重磅经济数据发布在即,10月经济指标或普遍回升
10月份经济数据即将揭晓,中国经济能否延续三季度回升向好的态势备受市场关注。
国家统计局将于11月15日发布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机构预计,由于2022年同期基数走低,10月主要经济增长数据同比增速或普遍回升,其中受节假日需求释放拉动,消费或改善幅度较大,工业、投资增速也将企稳。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一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84,略低于上月,但仍维持50荣枯线以上。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国内经济继续温和修复,托举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将实现“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
多位专家分析,随着宏观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近期经济加速恢复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但中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仍旧复杂多变,经济下行风险犹存,国内有效需求仍底部徘徊,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短期靠政策发力来提振增强市场的信心,但中长期必须通过改革来释放经济的内生动力。
工业增速短期企稳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对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4.46%,稍低于9月4.5%的公布数据。
从先行指标来看,10月份制造业PMI在短暂升至荣枯线上方后再次跌入收缩区间。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5%、50.6%和50.7%,分别比上月下降0.7、1.1和1.3个百分点,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10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回落至荣枯线以下,既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也表明经济回升动能仍需着力加强。综合研判,是需求不足导致供大于求,使价格指数和生产指数回落。需求收缩对企业生产恢复的制约要高度重视。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10月官方制造业PMI由50.2%回落至49.5%,其中生产指数由52.7%降至50.9%,新订单指数由50.5%降至49.5%,供需两端均出现走弱,需求端重新转向收缩。从开工率高频指标来看,汽车轮胎半钢胎和全钢胎、高炉,以及PTA、涤纶长丝等开工率均较上月回落,其中既有季节性因素,也有需求转弱因素。总体来看,预计10月工业生产环比增速放缓。不过,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预计同比增速由上月的4.5%小幅回升到4.7%左右。
消费潜力继续释放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对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62%,较9月5.5%的公布值上升1.12个百分点。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分析,得益于去年低基数,消费同比增速将全面回升,但环比回落。商品房销售再度降至历史同期低位,二手房挂牌攀升。房企现金流仍在恶化,土地市场低迷持续。国债增发到项目推进有时滞,年内效果有限。家庭提前还款有所缓解,但仍处历史高位。居民出行热度降至半年低位,消费环比仍将低位运行。
中信证券研报预计,“双节”效应将带动10月消费强势增长,社零同比增速约为7.9%。服务方面,“双节”假期消费数据创近五年最高水平,特别是此前一直偏低的人均消费数据也出现明显回升,预计出游、观影、餐饮等消费为10月消费贡献较强增长动能。商品方面,10月中旬以来汽车进入年底市场加速期,汽车销售数据走强。此外,三季度居民收入、支出数据显示,居民消费意愿不断提升,后续或支撑商品消费。综合来看,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年平均增速将明显强于二、三季度各月,预计10月当月增速约为7.9%。
今年“黄金周”带动消费热。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同比增长129.5%,较2019年增长1.5%,文旅热带动相关消费增长。另据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日用品、化妆品及服装鞋帽类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5%;家具零售、陶瓷石材装饰材料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1.3%、32.3%。
但值得指出的是,国内有效需求仍底部徘徊,10月CPI同比涨幅再次转负,10月份CPI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表示。10月CPI未能延续此前三个月的上涨动能,同比再现负增长,直接原因是波动较大的食品价格下跌幅度加大。但当月食品之外的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走势继续处于偏弱状态,则是当前物价水平明显偏低的根本原因。背后主要是当前消费需求偏弱,经济修复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投资增速或小幅上行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们对前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均值为3.14%,与上月3.1%的增速基本持平。
温彬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由1~9月的-9.1%收窄至-8.9%左右。他表示,高频数据显示,10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6%,较上月的-22.3%大幅收窄,但环比下降0.6%,显示居民购房需求并未明显改善,同比降幅收窄主要受基数偏低驱动。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环比大增65%,规模达到2月以来最高水平,房企拿地意愿有所改善,预计开发投资降幅小幅收窄。
野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表示,10月当月投资增速或加快1.0个百分点至3.5%,主要由基数较低推动,累计增速则维持3.1%不变。三大类投资中,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改善有限,10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再次加速,短期内为基建投资提供支持;工业企业利润虽有好转,但企业投资意愿仍相对较低;10月房地产投资降幅有望收窄至9.1%,剔除基数效应,与2019年同期相比,在一线城市的带动下,10月新房成交量增速从9月的-39.0%改善至-32.7%。
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积极信号释放,投资增速或小幅上涨。万亿规模特殊国债发放、国内政策推动长期利好投资,先行指标释放需求扩张信号,但外部环境趋紧,需求端依然承压,预计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较1~9月份上涨0.2个百分点。
四季度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
进入四季度,全年收官在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近日在第十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上表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5.2%。四季度仍将保持三季度那样的恢复向好势头,全年增长将超过5%。
他认为,时长三年的疫情冲击,很难用一年时间完全康复,但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来推动经济的恢复,比如最近中央财政又增发1万亿元国债,这将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为四季度特别是明年的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日前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转型升级潜力持续释放、经营主体动力持续在增强,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四季度经济持续稳定地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郑栅洁坦承,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不少,但更要看到,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重要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让这些机遇惠及更多人,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下一个阶段宏观调控的政策还将从哪些方面来发力?郑栅洁提出,突出做好扩需求、强实体、防风险、保民生。具体来讲:扎实推动已出台的宏观政策在微观层面落地见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稳住外资外贸的基本盘。扎实推进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建设,确确实实地解决部分企业的经营困难和问题;稳妥有序化解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扎实做好岁末年初的民生保障工作。
对中国经济而言,短期可以靠政策发力来稳定经济、增强市场的信心,但中长期必须通过改革来释放经济的内生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近日公开表示,虽然经济已企稳回升,但需求不足、预期偏弱、风险较多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恢复等将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对明年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要有充分的估计。
王一鸣表示,短期政策更重要的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2022年中国中央政府杠杆率约21.4%,在主要经济体中最低,因此还有很大发力空间。可以采取中央政府加杠杆的逆周期措施,2024年再提高赤字率,为经济系统注入源头活水,以拉动经济恢复。从更长期来说,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来增强内生动力。尤其是针对转变债务驱动的发展模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创新等方面的改革。
比亚迪一家独大,西安能否卫冕新能源车产量“第一城”
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1.52万辆,其中,西安比亚迪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达99.5万辆,占比达98%,比亚迪一家支撑了西安的“冠军”。在去年成功问鼎“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的西安,今年或面临较大的卫冕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显示,今年1~5月,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24万辆,上海市为50.45万辆。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大幅领先西安。锤子财富2023-06-25 22:42:300001李佳琦直播间卖假和田玉?美ONE辟谣;永辉第二家门店启动调改;美团外卖将推低价产品“省钱版”?回应来了丨大公司动态
第一财经每日精选最热门大公司动态,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科技圈】科大讯飞:讯飞晓医APP当前累计下载量1200万0000钟正生:“降准预告”的三重意义
央行提前宣告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及再贴现利率,有助于引导预期、凝聚共识,更有熨平市场波动的政策导向。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一重:释放稳信贷、稳物价积极信号00002023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即将举行
2023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将于12月10日在上海举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完善气候治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正在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也为全球气候合作治理注入积极信号和强劲动力。0000欧盟要求对自华进口电动车登记,或追溯征税,中企如何应对
欧盟中国商会表示,商会及其会员对欧方未来可能的追溯措施表示担忧。欧盟委员会6日在欧洲联盟公报上正式发布文件,指示海关自7日起对自中国新型电池电动车辆(BEVs)的进口进行登记,为期9个月。锤子财富2024-03-11 08:44: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