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沪市三季报:逾八成公司盈利,行业复苏进程不一
三季报披露收官,沪市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2023年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4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净利润3.51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35万亿元,同比微降1.5%和0.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其中,科创板558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272.93亿元,归母净利润595.31亿元。
在当前整体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部分行业业绩回暖,但也有部分行业、公司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其中,航空机场业、酒店餐饮和旅游业扭亏,科技型龙头企业呈现增势。不过,钢铁、基础化工、电子等行业同比仍处于下降区间,电力设备行业净利润由增转降,房地产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6%。
展望四季度,上交所认为,微观层面,航空、文体娱乐、住宿餐饮等行业预计将延期好转态势,且增幅有望进一步扩大。宏观层面,万亿国债发行释放稳增长信号,稳投资政策持续加码,各地促消费等政策接续发力,汽车、家居、电子等行业或加快修复。
逾八成公司盈利,行业复苏进程不一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除多地上市红筹企业中芯国际、百济神州、华虹公司和诺诚健华外,沪市2248家上市公司完成2023年三季度报告披露。
1314家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306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速超30%;1837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2%,936家净利润同比增长,622家净利润同比增速超30%,125家扭亏为盈;亏损公司411家,102家亏损金额减少,合计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约53%。
其中,科创板超六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60家增长超过50%;超七成公司实现盈利,228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100家增长超50%,4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翻番。前三季度,科创板毛利率平均达到42%。
分产业看,实体类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净利润1.69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55万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4.6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金融类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基本持平。
从消费领域来看,航空机场业迎来扭亏拐点,前三季度合计盈利52亿元,同比增加1073亿元;铁路公路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3%;酒店餐饮和旅游业也扭亏,前三季度分别盈利19亿元、14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107%、93%,单季度环比增长36%、70%。
汽车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单季度环比增长18%,其中乘用车单季度环比增长42%。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家居用品、美容护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7%、10%、8%和22%。此外,商贸零售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5%。
科技领域,科创板先进制造方面,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华海清科、拓荆科技、芯源微等半导体设备公司,前三季度合计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40%和41%。生物医药领域,一批创新药公司加速商业化进程,前三季度合计营业收入突破92亿元,艾力斯、三生国健、微芯生物等公司实现净利润翻番。
沪市主板亦有一批科技型企业,以航海装备、航空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行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60%、30%;以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通信产业,前三季度合计净利润同比增长8%;汽车零部件企业前三季度实现25%的业绩增速。另外,沪市主板保民生领域,工程机械、通用设备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7%。
在当前整体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仍有部分行业、公司面临较大经营压力。钢铁、基础化工、电子等行业虽出现改善迹象,但同比仍处于下降区间;电力设备行业净利润由增转降,主要系上游硅料硅片因供需变化出现价格大幅下滑,拖累相关企业经营业绩;房地产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6%,单季度出现亏损,建筑材料等相关行业单季环比出现下滑,后续业绩或继续承压。
回购增持浪潮迭起,专业机构投资者交易额占比44%
沪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实体类公司合计研发支出约5813亿元,同比增长8%。
分行业看,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建筑业、采矿业研发支出增幅达23%、13%、12%、9%;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研发支出增幅达20%、15%、15%。
科创板作为“硬科技”企业的主阵地,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959亿元,同比增长2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达到13%,同比提升近4个百分点,175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20%,较去年同期增加52家。
据了解,3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截至三季度末,科创板共有303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35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0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去重后合计占板块公司总数6成。
今年以来,沪市增持回购浪潮迭起。2023年以来,沪市新增回购计划230余家,拟回购金额上限614亿元。尤其三季度以来,沪市150余家新发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434亿元,数量、金额占全年的比例均超6成。分板块看,上证180成份公司、科创50成份公司回购力度更大,回购金额占对应板块比例分别超6成、近5成。
增持方面,沪市新增增持计划百余家,拟增持金额上限近240亿元。此外,沪市公司增加分红频次,15家公司首次进行三季度现金分红,分红金额近40亿元。
从投资者结构情况来看,截至三季度末,沪市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达7.7万户,同比增长5%,持仓占比超过20%;前三季度,专业机构投资者交易额占比44%,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其中,科创板专业机构投资者交易额占比近半。分类别来看,基金类投资者持仓占比近10%,其中,科创板占比26%,平均持仓比例达24%;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沪市公司实现“全覆盖”,持仓金额超过1.7万亿元,占比4%。
科创50ETF产品规模持续攀升,截至三季度末,科创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达1640亿元,其中科创50ETF产品境内规模超过1400亿元,为境内第二大宽基指数产品。
自2020年11月首批4只科创50ETF产品获批上市后,科创50ETF产品规模已从200亿元快速增长至1400亿元,在近3年时间内规模增长超7倍,今年以来科创50ETF规模已增长75%。此外,2023年8月,聚焦科创板中盘的科创100指数正式发布后,首批4只科创100ETF已于9月15日上市,截至目前基金份额已超90亿元,较募集规模增长约29%。
上海本地股掀涨停潮 机构认为短期或现剧烈分化
机构称,上海国企改革在匮乏主线题材的市场情绪之下,让市场眼前一亮,但连续走强更多是情绪上的宣泄,短期内个股之间或呈现严重分化。1月25日,上海本地股大幅高开,截至发稿,霍普股份、上海凯鑫、中华企业等十余股涨停。锤子财富2024-01-25 10:13:020000可川科技上演“地天板” 录得四连板
可川科技称,公司不直接生产MR设备。1月3日,可川科技一度跌停,随后上演“地天板”,截至发稿,股价报52.73元,换手率近35%,成交额近5亿元。该股已录得四连板。锤子财富2024-01-03 11:28:400000A股“红十月”落空,下行空间十分有限?11月投资策略来了
在10月的交易日中,北向资金累计净卖出447.8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232.29亿元,深股通净流出215.58亿元。10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指数全天维持宽幅震荡格局,前期热点有回调迹象,金融权重板块对盘面形成一定的压制。展望11月,机构认为,市场底部已经夯实,修复行情正在临近,市场当前机会大于风险。建议关注科技、汽车和基建三大方向。10月沪指累跌近3%锤子财富2023-10-31 15:46:570000万华化学:6月起中国地区纯MDI挂牌价上调500元/吨
自2023年6月份开始,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聚合MDI挂牌价18800元/吨(同5月份相比没有变动);纯MDI挂牌价23300元/吨(比5月份价格上调500元/吨)。万华化学5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自2023年6月份开始,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聚合MDI挂牌价18800元/吨(同5月份相比没有变动);纯MDI挂牌价23300元/吨(比5月份价格上调500元/吨)。锤子财富2023-05-31 21:05:030000澄清“京东收购传闻”,永辉超市大跌超7%
永辉超市公告称,公司关注到相关媒体报道了“京东洽谈全资收购永辉”的新闻。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不存在上述事宜、也不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8月3日,永辉超市低开低走,截至发稿,该股大跌超7%,报3.71元。受市场传闻影响,该股昨日涨停,股价创阶段新高。锤子财富2023-08-03 10:13: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