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前三季累亏逾2045亿,医药板块获增持、通信遭弃
随着公募基金三季报落下帷幕,基金产品的经营情况和投资路径等重要信息也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继第二季度亏损近2200亿元之后,第三季度再亏3471.32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的基金利润由盈转亏,累计亏损超过2045亿元。
回顾三季度,市场总体较弱势,各大指数震荡下跌,受盘面影响,调仓换股难度提升,主动权益类产品亏损严重,年内赚钱者不足两成。从调仓角度而言,记者梳理公募三季度数据后发现,前十大重仓股换了三席,“喝酒吃药”热度不减,仍是公募基金持仓核心板块。
其中,食品饮料重回第一大重点配置行业,医药行业则获公募基金大幅加仓,药明康德重回前十大重仓股行列。与此同时,电子、银行等行业也同样获得机构青睐,而受人工智能影响的通信、以及电力设备行业则遭遇减持。
公募年内亏损超2045亿元
今年第三季度,A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市场赚钱效应不佳也同样影响基金产品的经营数据。Wind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共计亏损3471.32亿元,至此,公募基金今年以来的基金利润总额为-2045.02亿元。
据第一财经统计,货币市场基金继续保持“稳定输出”,连续三个月保持550亿元以上的盈利,年内累计盈利1723.25亿元。另一类贡献利润的产品是债券型基金,今年三季度实现利润366.63亿元,较二季度的743.46亿元有所下滑,但全年仍保持盈利状态,合计达1909.12亿元。
亏损最多的还是与股市相关度高的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二者除了一季度有所盈利外,二、三季度均大幅亏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前者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基金利润为-3896.46亿元,后者年内亏损总额扩至1792.82亿元。
整体而言,在已有三个季度数据的10974只基金产品中(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仅列举初始基金,下同),年内基金利润为正的基金产品有5422只,占比达49.41%。其中,盈利在十亿元以上的产品有66只,绝大多数为货币型产品。
若单独计算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中(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情况就更为“惨烈”。已有数据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共有4217只,年内基金利润亏损已累超4600亿元。其中今年以来为盈利状态的基金产品有734只,占比17%。
具体而言,前三季度盈利超过5亿元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只有5只。其中,前三季度最赚钱的是大成高新技术产业A,该基金在三季度“回吐”了1.29亿元的基金利润,但整体仍盈利7.13亿元。此外,还有华泰柏瑞富利A、安信稳健增值A、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等产品。
相比而言,亏钱的那一头则更为“惊人”,超过八成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今年还未能给基民“挣钱”。其中,亏损超过10亿元的有82只,众多业界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均位列其中。其中,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是前三季度给基民亏钱最多的基金产品,年内基金利润合计亏损97.56亿元。
此外,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A、李瑞管理的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等产品今年以来累计亏超45亿元以上。可以看到,除了广发高端制造A的基金规模为87.32亿元,其他产品均是规模超百亿元的“巨无霸”产品。
“喝酒吃药”热度不减
今年三季度,A股市场主要股指接连下挫,随着板块轮动以及行情震荡,叠加市场大幅度下跌带来的情绪反应,调仓换股难度也大幅提升,那么,作为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是如何投资布局的?
整体来看,公募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出现一定变化,但“头部”个股展现一定稳定性。贵州茅台仍稳坐公募基金头号重仓股之位,基金持股总市值达1478.99亿元;宁德时代则以1028.24亿元紧随其后。
虽然前两大重仓股座次保持不变,但相较于二季度“不分伯仲”的情况则出现分化。具体而言,贵州茅台有新增151只基金产品将其纳入重仓持股范畴,整体加仓388.13万股;宁德时代则有137只基金将其剔除重仓股之列,累计减仓655.27亿元。二者差距进一步拉大。
泸州老窖与五粮液互换席位,前者在三季度被加仓759.01万股,位列第三,后者则被减仓818.85万股,排名第四。此外,腾讯控股、迈瑞医疗、恒瑞医药均下滑一位,分别排在第六至第八位。
与二季报数据不同的是,重回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行列的药明康德跃升至第五大重仓股,三季度被501只基金产品重仓持股,持股总市值从二季度的283.56亿元升至三季度的492.91亿元,这也是前十中被加仓最多的个股。
与此同时,重回前十大的还有招商银行、山西汾酒,分别被加仓9889.5亿元、2968.69亿元;而新能源概念股阳光电源,人工智能相关的金山办公、中兴通讯则遭到大举减仓,分别被减持市值130亿元、128亿元、65亿元,均淡出前十大之列。
记者注意到,由于悲观情绪与估值消化带来安全边际与性价比提升,“喝酒吃药”的热度不减,仍是公募基金布局主流,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属于这两大行业。与此同时,新能源概念股和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TMT板块在三季度被公募基金大举减仓。
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了3229只个股,较中报数据(2896只)增加了333只。以申万一级行业为基准,食品饮料重回第一大重点配置行业,基金持股总市值达4151.64亿元,这也是唯一一个基金持仓市值超过4000亿元的行业。
原“榜首”电力设备则落至第4位,持股总市值从3994.87亿元降至2987.42亿元,缩水上千亿元。排名第2、第3位的是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二者基金持股总市值分别为3612.6亿元、3264.18亿元,较之上期增加百亿元以上;计算机行业保持第五位不变,但持股总市值减少466亿元至1509.21亿元。
医药板块为何获加仓
从持股总市值前五十大重仓股的持仓变动来看,医药生物行业再次成为公募基金重点加仓的方向,三季度被加仓3.41亿股,如交银阿尔法核心基金经理何帅加仓泰格医药、爱美客、迈瑞医疗等医药股,招商核心竞争力基金经理朱红裕加仓卫宁健康、人福医药等医药股。此外,还有曹名长、丘栋荣等明星基金经理都在三季度对医药板块进行了加配。
记者注意到,自9月中旬开始,经历了长达两年多深度调整的医药行业持续回暖,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医疗设备、CXO等子行业相继出现较大幅度反弹。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医药生物指数(801150)、创新药指数(8841049)自9月8日以来分别上涨9.56%、15.63%。
“医药行业政策周期和产品周期都处于向上的阶段。”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周思聪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医药板块短期有催化剂、有热点投资主题,有利于提振医药行业的关注度。此外,机构的超低持仓,本轮反弹之前除医药基金,全市场基金平均持有医药股仅严重低配,创下近年来的最低配,叠加上医药行业超低的估值水平,医药行业短期反弹之后调整压力不大。
在周思聪看来,目前医药行业的利空因素已经充分释放,即使出现短暂的调整,对于医药行业行情压制的最大的因素即由于政策周期带来的情绪周期已经开始好转,医药行情底部已经明确,未来大级别行情可期。
中欧医疗创新基金经理葛兰也在最新季报中指出,站在当下时点来看,经过 2 年左右的调整,医药板块总体估值和市场持仓都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反应了较为悲观的基本面预期,我们认为随着后续基本面的逐步改善,板块整体仍有着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作为上半年的“主线剧情”,通信行业曾在二季度成为公募基金的加仓重点,多只基金因“换血”相关个股而取得较好的表现。不过,这一行业在三季度却成为第一大减仓方向,合计减仓1.19亿元。
从三季报来看,基金经理们对这一行业仍在持续关注。例如,汇添富数字生活六个月持有基金经理杨瑨认为,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仍在快速演进,虽其速度并非如之前市场预期般对各行业的改造摧枯拉朽,但其迭代的潜力仍然巨大,所带来的改变需要通过数年的时间逐渐在各个场景中进行落地,而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对产业发展更为超前。
景顺长城改革机遇基金经理杨锐文则表示,未来更多的机会并不是来自于“AI ”,而是来自于“ AI”,换言之,我们更看好细分行业龙头运用AI实现场景的创新和突破,而不是通用AI替代其他行业。
此外,电子、非银金融、银行以及有色金属等行业同样受到公募的青睐,分别被加仓超过2亿元。与此同时,房地产、电力设备等部分行业则被公募基金大举减仓。
4月新增信贷降温后,央行最新报告释放下阶段政策重点
新增“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和力度”等表述。5月15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谈到了硅谷银行风险外溢、M2(广义货币)与存款增长、利率水平、货币政策进退、通胀等重点内容。0000IPO规模最高520亿美元!Arm基石投资者苹果英伟达在列
仅有9.4%的Arm股票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计划通过IPO筹集48.7亿美元的资金,这一IPO规模远小于该公司此前的目标。备受关注的芯片公司Arm于9月5日更新了IPO文件。最新文件显示,Arm计划将IPO价格定为每股47至51美元,估值最高可达520亿美元。Arm将于9月5日起在纽约向投资者开始路演,预计这将是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IPO。00002023年度深市业绩说明会主题周即将启动 围绕新质生产力等主题推动资本市场强本强基
深交所将积极发挥互动易平台功能,通过征集投资者提问、在线图文交流、视频与PPT播放、同步视频转播等形式,为上市公司提供面向全体投资者的互动渠道。0000有银行上半年消费贷增长近4倍,利率“卷出”新低
今年上半年,有13家上市银行的经营贷余额较年初实现两位数增长,21家银行的消费贷余额较年初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个人住房贷款大面积缩水的背景下,经营贷、消费贷成为上市银行上半年个人贷款的增长主力。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有13家上市银行的经营贷余额较年初实现两位数增长,21家银行的消费贷余额较年初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成都银行上半年消费贷余额更是较年初增长了388.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