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连续发声,宏观政策稳增长导向进一步明确
两次全面降准,调增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为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创造有利条件……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强逆周期调节,总量工具和结构性工具齐出招,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总体趋紧,经济筑底企稳苗头显现但尚不牢固,短期内总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面对这一情况,货币政策如何继续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
近期,央行行长潘功胜多次公开发声,释放重磅政策信号。他日前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表示,接下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精准有力,把握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信贷增长持续改善
在全球政经格局持续演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总体趋紧。与此同时,二季度以来伴随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不稳等问题进一步凸显,经济修复动能有所放缓。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稳经济政策加码发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货币政策方面,精准有力且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总量上,2023年以来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截至2023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0%,在保持物价稳定的情况下有力支持经济恢复。
结构上,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调增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增加洪涝灾害受灾严重地区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50亿元,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期限至2024年末,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期限至2024年5月,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工具。截至9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总计7.0万亿元。
数据显示,1月至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1%,比2022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中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2%,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一系列政策快速激发出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也助力了信贷增长的持续改善。以最能体现企业投资信心以及意愿的企业中长期贷款为例,9月份新增1.25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多增80.5%,增速更是高于7月的-45.1%和8月的23.6%。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存
政策“配方”不断落地,宏观经济整体已经出现转暖信号,数据是最好的佐证。
2023年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9%,供给需求双双改善,好于市场预期。若扣除基数影响,从2022~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4%,较二季度提升1.1个百分点。
不过,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数据显示,M2-M1剪刀差高位运行。7月、8月、9月两者的同比增速差分别为8.4、8.4、8.2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中国宏观金融分析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今年下半年以来,M1、M2同比增速不断下降,二者剪刀差持续处于历史高位,说明宽松货币向稳增长的传导还存在需求不足这一堵点,实体经济的活跃度仍有待提高。
此外,虽然政策驱动信贷增长效果显著,但结构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报告》指出,“企业强、居民弱”的失衡状态依旧存在,对公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每月新增信贷的主要支撑,零售贷款的表现持续偏弱。《报告》并提出,在房地产市场回暖缓慢及消费意愿尚未完全修复的影响下,居民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表现均有待提升。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地产行业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而地产开发商的信用风险则是当前地产行业的主要矛盾。地产开发商的信用风险与银行“惜贷”及老百姓“惜购”的情绪正在相互加强,形成恶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居民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改善,呈现同比多增,楼市预期或逐步改善。数据显示,9月住户贷款增加8585亿元,环比增加4663亿元,同比增加208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1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470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77亿元和2014亿元。
宏观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
“稳增长政策的预期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今年三季度经济数据的改善几乎完全来自稳增长政策的托底作用,政策之外的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仍然偏弱。”徐高称。
市场普遍认为,政策面“加大力度”的定调已经明确。而面对接下来我国经济可能面临的挑战,政策将如何应对并带动经济进一步复苏?
“要让短期企稳态势转化为中长期周期性动力或结构性红利,则需要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报告》指出。
近期,央行行长潘功胜多次发声,向市场释放政策信号,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10月13日至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第48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潘功胜出席会议并发言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近期,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增多,预期好转。工业、服务业增速均有所提升,市场销售加快恢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下一步,中国将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平衡,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对于接下来的政策方向,他表示,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有力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下一步,要持续用力、乘势而上,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加快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潘功胜再次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精准有力,把握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导向进一步明确。中国银行研究院王静预计,四季度经济运行有望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经济政策继续显效,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的储备性政策有望及时出台实施,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商品消费有望持续恢复,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基建投资有望提速,高技术制造业和民间制造业将支撑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将有所改善。
王静建议,宏观政策着力扩大有效内需,持续改善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有效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做好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呵护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报告》认为,应坚持以我为主,以国内经济周期为核心考量,加大财政与货币政策力度以提振总需求。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则建议,更重要的还是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近日,IMF在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里对于中国的政策建议中,提到了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发力,同时更多的财政政策用于支持消费,实际上就是帮助市场主体改善资产负债表,改善偿付能力。
春节档票房超越去年,贾玲说《热辣滚烫》与胖瘦无关
春节档总票房已突破68亿,有望刷新2021年春节档创造的78.4亿影史纪录。据灯塔专业版,2月15日22时35分,2024年春节档总票房超去年了去年的67.66亿元,跃居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总场次突破375万场,刷新春节档总场次纪录。2月16日,距离档期结束还有不到两天时间,春节档总票房已突破68亿,有望刷新2021年春节档创造的78.4亿影史纪录。锤子财富2024-02-16 22:41:300000《舒克贝塔》电影将上映,郑渊洁之子玩转父亲IP库?
12月30日,恰逢舒克和贝塔组合诞生40周年,根据郑渊洁经典作品《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改编的动画电影《舒克贝塔·五角飞碟》将上映。在40岁这一年,郑亚旗把自己童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锤子财富2023-12-25 16:29:560000各航司10月运营数据出炉,关键指标同比均有提升,机构看好后市表现
10月主要客运航司在运力投入、旅客周转量等重点指标上集体同比上涨。11月15日晚间,中国东航、海航控股、中国国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发布10月主要运营数据公告。10月航司运营数据亮眼从数据上来看,10月主要客运航司在运力投入、旅客周转量等重点指标上集体同比上涨。锤子财富2024-11-19 16:07:210000深圳:港澳青年在深创业个人最高可贷60万元
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6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据深圳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为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深圳市进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实施细则》已经正式实施。多管齐下打通港澳青年就业通道0000新春经济|烟花相关企业注册激增,曾被爆炒的“烟火刺客”还火吗
2023年春节,类似加特林机枪射击效果的网红烟花“加特林”成了烟花市场的宠儿。元旦刚过,春节临近,烟花爆竹经销商们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备货。相较往年,今年烟花爆竹行业正变得逐步规范,而产品批发价也有所上涨。“我今年的存货量和去年差不多,2023年夏季我就预订了今年春节的货,现在部分货品还在运输中。”从事了11年烟花爆竹生意的郑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