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0

上海哪些美术馆值得畅游?这本书给出了线路图

锤子财富2023-09-20 15:42:390
最近,一本以黄浦江、苏州河水系为行走脉络,向人们介绍上海最顶尖美术馆的畅游手册《行走上海美术馆》出版上市。

上海当下最火热的Citywalk线路之一是“一江一河”。最近,一本以黄浦江、苏州河水系为行走脉络,向人们介绍上海最顶尖美术馆的畅游手册《行走上海美术馆》出版上市。这本新书也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行走书系”11年来推出的第17种。

《行走上海美术馆》

潘丽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

在行走中偶遇美术馆

据《行走上海美术馆》作者、长期关注艺术领域的媒体人潘丽统计,至2023年,苏州河上海主城区岸线已分布大大小小100多处艺术场馆;黄浦江因更长、更宽,两岸更汇聚了上海市近年因多次重大城市事件而诞生的艺术地带,包括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后世博”场馆群和西岸文化走廊等。

书中精选了15座在上海相对具有较高影响力、受观众欢迎、经常举办艺术价值较高展览的美术馆,按地域分布划为四类。

黄浦滨江和外滩沿线,包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东一美术馆、上海久事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大道区域,包括星美术馆、龙美术馆(西岸馆)、西岸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浦东滨江大道沿线区域,包括浦东美术馆和艺仓美术馆。其他区域则有UCCA Edge(静安区曲阜路)、明当代美术馆(静安区永和东路)、明珠美术馆(闵行区吴中路)和没顶美术馆(崇明区环湖西路)。

作者在采访撰稿过程中通过行走的方式去探索美术馆的特点、馆与馆之间的便利路线。出版方同济大学出版社也利用专业优势,通过手绘地图等方式给读者提供畅游指引,并安排照片、图纸、建筑师设计手绘图和趣味图标、拼贴等方式,揭示美术馆建筑的魅力。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生们也利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机会,一起走出课堂,走进美术馆,他们七嘴八舌地品评美术馆,也把从展览现场、社交平台、爱好者社群聊天等方面搜集来的素材变成手绘图和趣味设计元素等,融入这本书。这些年轻学生也成为在行走中偶遇美术馆的体验者。

展览内容是美术馆的核心

第一财经报道的不少在上海人气颇高的展览,也是在前述这些美术馆中举办的。比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最近正在举办“矶崎新:行构间”新展,介绍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在全球包括中国的一系列建筑代表作。上海久事美术馆最近则在举办关于历史上知名的“素人画家”画派的展览“白日梦:稚拙派艺术家的奇妙世界”。

书中提到,“除了当代艺术,建筑也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直关注的方向。自2014年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呈现了十余位世界级的建筑设计大师和工作室的展览,包括藤本壮介、让·努维尔、约翰·海杜克、赫斯维克工作室等”,并对很多处在潮流前端的建筑话题和少有人知但重要的建筑历史议题进行研究展示,比如台湾近代建筑、早期留学的中国现代建筑师群体等。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还通过持续运作“青年策展人计划”、开办“对对对书店”等做法,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力,探索把艺术作为上海城市名片的更多可能性。

浦东美术馆

近年来在上海艺术爱好者心目中人气不断攀升、经常带来知名大展的美术馆,比如位于外滩老建筑中的东一美术馆,与之隔江相对、由知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浦东美术馆等,其策展理念、运营特色等,也在《行走上海美术馆》一书中有所体现。

东一美术馆的建筑是1916年建造的,设计方马海洋行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这座7层的建筑,拥有11984平方米的巨大体量,还有折衷主义风格的外观和巴洛克式的正立面,令人一目难忘。美术馆2019年成立后,与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达成“五年十展”合作计划,曾举办“乌菲齐大师自画像”(2022)、“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2023)等西方经典画展,树立了以名家名作为核心的风格。

东一美术馆

《行走上海美术馆》一书也纳入了对东一美术馆馆长谢定伟的专访。谢定伟认为,展览的地点选择非常重要,展厅空间、运输通道、观众了解到展览的可能性和到达场馆的便利度等等,对大展的成败都起到很大影响。他还说,目前看展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其中四分之三是年轻女性观众,未来美术馆希望将观众年龄段扩大,如果中老年人观展的比例变得很大了,说明展览业态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第一财经: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系统性地关注上海的美术馆?

潘丽:2010年我开始做当代艺术报道,从个案入手,比如报道展览、采访艺术家。个案聚合多了,有了一些对各个美术馆的认知。特别是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上海双年展,以这个城市为维度的叙事,拓宽了我对“美术馆”城市功能的认知和想象。2012年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水体”,也是激发《行走上海美术馆》这本书以“城市水脉”为逻辑的灵感来源。

第一财经:这些年你发现了什么重要的变化?

潘丽:在《行走上海美术馆》中,我采访了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刘迎九,他说2015之后上海的艺术版图发生了巨变。美术馆有了量级的激增,展览内容、规模也与世界一流美术馆、博物馆有了连通。市民对艺术展也有了巨大的热情回馈,这不仅体现在大展、大IP展线下观展的人数,也体现在社交平台上。看展逐渐成了一种“城市休闲方式”,如同看电影、演唱会一般。

第一财经:在你看来,好的美术馆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潘丽:我觉得有三个要点是最重要的,公众性(开放性)、专业性和系统性。首先,美术馆是为公众服务的,而非少数圈层。公共性首先体现在硬件上,如建筑设计、公共设施。西岸美术馆、龙美术馆(西岸馆)、星美术馆的设计,与黄浦江滨江的公共绿地相连,为民众提供了更多使用美术馆的可能性。专业性是指艺术品、艺术叙事等方面的专业水准,展陈足够专业、布展细节足够好,会给观众带来更深的印象。系统性是从美术馆的运营来看的,美术馆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和长期计划。比如上海外滩美术馆对亚洲艺术的深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上海双年展”生产出的话语机制以及对建筑展的持续发掘、呈现;东一美术馆专注在全球经典艺术,明当代美术馆有一条“表演艺术”的脉络。

这些顶尖的美术馆都有明确的定位和计划,而不是什么流行就做什么,追逐大IP,忙着“引流”,或因为哪个艺术家的作品更贵就想去展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