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80

独家专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需全球行动应对气变影响

锤子财富2023-09-16 08:22:530
第一财经独家专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桑达·奥佳博,她表示,需全球行动应对气变影响。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ct)在联合国大会周(UN General Assembly Week)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SDG峰会)期间,将通过一系列包括私营部门论坛(Private Sector Forum)、联合国全球契约领导人峰会(Leaders Summit)、“不可阻挡的非洲”(Unstoppable Africa)会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论坛(SDG Investment Forum)等活动,挑战并激励私营部门加快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以弥合日益聚合的各类挑战与能够帮助企业大规模应对这些挑战的宏伟目标之间的差距。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桑达·奥佳博(Sanda Ojiambo)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她表示,需全球行动应对气变影响。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桑达·奥佳博

第一财经: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的盛况如在昨日,彼时各国领导人聚集起来,做出承诺应对气候变化,兑现《巴黎协定》。我们看到,之后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你觉得今年的峰会,各国会有哪些新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

桑达·奥佳博:今年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非常重要,同时也恰逢SDG峰会,后者标志着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期里程碑的一个反思。谈到气候问题,在过去的三年中,大家都经历了一些极具破坏性的和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后果,例如,洪水以及全球创纪录的高温,像今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月份。这种极端天气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干旱的加剧、大规模人口流离失所和自然灾害的增多。

气候危机的真实存在已经被普遍承认。参加气候雄心峰会,我们会真正意识到我们还远落后于维持1.5°C温控目标。事实上,我们已非常接近2°C甚至更高的温度上升,而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对地球和人类意味着什么。现在,有许多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反思,例如由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及其他领导人提出的布里奇顿倡议(Bridgetown Initiative),需要大量资金来应对气候问题。

回顾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显然,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政府间合作来推动所有的协议、目标以及应对气候危机的意愿。我们都要维持1.5°C温控目标,我们也了解到各国政府正齐心协力完成适应基金(Adaptation Fund)的承诺,以便于他们可以采纳和调整应对气候的韧性、可持续性以及长期方法。

在上一次的气候大会上,我们认为气候已对部分国家、经济和社区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建立了损失与损害基金。在政治层面,我们需要从很多不同角度来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与私营部门打交道,而商业也受到了气候危机的严重影响。气候危机影响了适应力、市场和投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强烈呼吁企业采取行动。首先,签署并再次承诺保持1.5°C温控目标,承诺净零目标,认真考虑如何使业务、运营和流程更加环保。

第一财经:同样是2020年,第一财经刊发了你的演讲《增强企业可持续性,从容应对未来冲击》,你强调可持续发展可以让企业更具商业韧性,并呼吁企业领导者将其置于优先地位。这种变革须从组织最高层开始,将可持续发展纳入领导文化。当时仅有4%的职位任命体现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如今这个方面的进展如何?

桑达·奥佳博:我在三年前提到了一点,即在通常情况下,首席执行官(CEO)们的表现并不一定是根据他们在可持续性、业绩和成就方面的实现或支持来评判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我们最近对全球超2600位CEO的调查显示,不论这些CEO们来自世界的哪个地方,不论他们在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工作,他们都表示在经营中面临的前十大挑战与商业无关,比如业务产品、品牌声誉或市场定位。相反,这些挑战与业务之外的因素相关,包括气候危机、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社会不公、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以及其对业务的影响、供应链、可持续性和韧性,以及全球流行病的威胁。

CEO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全球性的,不仅仅是局限于单一国家、经济体或企业。在过去这三年有三大特点,即“3C”:即冲突(Conflict),新冠(COVID)和气候(Climate)。CEO们不仅需要应对商业方面的需求,还需要留意利益相关方、股东、客户以及公民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因此,尽管这些因素不会用来衡量绩效,但CEO们感到他们的业绩与这些业务之外的问题密切相关。

这其实强烈反映了我们在联合国内部的呼吁,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建立一个“多利益相关方和多边反应网络的响应”,体现出企业是这个讨论中的利益相关者之一,这是多边的,因为企业受到的影响横跨国境。

对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来说,这亦体现了我们对十项原则的承诺,这些原则包括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和反腐败,同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鼓励企业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第一财经:第一财经早在十多年前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落地中国时就建立了良好关系,尤其是最近成为了重要的合作伙伴,无论支持《科学碳减排目标企业净零标准》(SBTi Corporate Net Zero Standard)报告中文版、《企业碳中和路径图》等重磅发布,还是达成气候雄心、性别平等目标等加速器项目的传播合作伙伴关系,以及相互在各个重要论坛上的相互推动和发声。今年1月31日,第一财经将2023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伙伴关系论坛(UN ECOSOC Partnership Forum 2023)作为首场可持续发展议题活动,第一财经首席执行官陈思劼作为媒体行业代表做了分享,期待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联结者和促进者。你对媒体在加速零碳转型,推进跨部门解决方案等集体行动上还有什么期许?

桑达·奥佳博:我不认为我们能在脱离媒体的情况下实现任何事。媒体是我们传播信息的渠道。继续保持我们在报道工作和观点时的平衡性也非常重要。我认为,在向企业阐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原则的重要性方面,提供传播平台是具有巨大机遇的。

如何将看似复杂的气候危机问题简单化呢?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企业、家庭和社区的日常生活。我认为,媒体在帮助我们传递这些信息和强调行动原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第一步。同时,传递这一信息并突出行动的迫切性,讨论我们所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情况是很重要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为人们提供采取行动的机会。我不主张过度悲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呼吁行动,为政府、企业和企业领袖提供采取行动和应对问题的清晰途径。其次,媒体本身也是一个行业。当我们讨论如何解决或应对气候危机、生活工资和性别差距等问题时,媒体自身在多大程度上展示了责任感和可持续商业实践呢?因此,有两方面需要考虑。第一,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媒体作为一个行业可以展示其价值,促进原则、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以及负责和可持续的商业实践。

第一财经:自2020年中国政府在上届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讲话以来,中国已经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对全球气候应对产生了重大影响。即将举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商业论坛(2023 SDG Global Business Forum)也在倡导全球思考,本地行动。在2030年到来前,我们应该如何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桑达·奥佳博:请允许我先称赞一下中国在人类发展指标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我一直在密切关注这方面的发展。我不得不提到我们在中国的办公室。目前,已经有接近900家中国企业在气候变化、平等等问题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我认为这些目标需要我们所有来自193个国家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尽可能多的私营部门参与。我呼吁继续采取行动。在9月份,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还将呼吁私营部门在五个关键领域做出承诺并采取行动。

首先,仍然是气候领域。净零承诺和实现1.5℃温控目标至关重要。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生活工资,不仅是在企业总部而且在供应链各环节都应能支付生活工资。此外,还要关注性别薪酬平等的相关问题。然后是要关注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恢复力。水资源可能是最容易被低估的问题,但又对我们的生存、可持续性以及企业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最后是可持续金融领域。我们如何调动所需资金,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能源、气候变化和数字化转型等问题的实现?企业采取行动的理由是充分的。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共同思考SDG峰会传达的主要信息,我们还有7年半的时间来达到峰会的中期目标。从政府政策到创造有利的环境,再到企业的承诺,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加速这些行动,推动向前发展呢?

第一财经: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便得到了非洲国家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我们看到,2023年全球非洲商业倡议(Global Africa Business Initiative, GABI)的关键主题是能源获取和转型、数字化转型以及包容性增长和贸易。作为全球最大的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组织,你认为中国企业在这个进程中可以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桑达·奥佳博:全球非洲商业倡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GABI,将在纽约举办的高级别会议周期间,迈入其成立后的第二年。我认为GABI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平台,旨在突显企业、贸易和投资在非洲私营部门中的机遇,同时也凸显出非洲私营部门已经准备好在非洲和全球范围内展开业务。

我们正在讨论转型,气候转型、能源转型和数字转型,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非洲大陆及其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中国一直是非洲大陆的重要合作伙伴,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商业投资方面。因此,我们非常期待加强中国私营部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与非洲大陆之间的联系。我们坚信,在真正的多利益相关方、多边合作的精神指导下,与非洲大陆开展包容、可持续和有韧性的业务合作有着巨大的商业机会。非洲已经对商业和投资敞开大门,非洲大陆所拥有的丰富资源、高技能人才、劳动力资源以及强大企业,均可为此提供支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