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思博:中国是宜家投资额增长最快的市场,本土供应链暂不外迁
“说到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毫无疑问,是我们全球排名前十的市场之一,而且从投资金额来说,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在宜家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年以来,我们已经累计投资了430亿人民币,在未来3年我们将继续投资63亿人民币。” 9月8日,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团首席执行官叶思博(Jesper Brodin)在上海徐汇宜家商场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
中国是宜家全球重点关注的市场之一。目前,中国是除瑞典以外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宜家价值链的市场,涉及产品设计、测试、生产、采购、仓储及配送、零售、购物中心、数字创新等各个领域。宜家会根据中国本土消费者对居家生活的一些洞察,来开发一些本地化的产品,产品不仅满足于中国市场,也服务于全球市场。
就在前不久,宜家宣布将会对300多款产品降价,还可以分期付款。当被问及这是否体现了宜家对中国的下沉市场的重视时,叶思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希望能够以更低价格、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来服务更多的消费者,让大家能够负担得起。我们服务的是大众市场,我们希望能够利用我们的全渠道,尽可能和更多的中国的消费者连接起来。”
而宜家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维持稳定的利润率则是备受外界关注的问题。

对此,叶思博表示:“我们还是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因为我们的(供应链)体量比较的大,很多的工厂不是说想搬就能搬的,有的工厂就是为我们宜家而建造的,或者说我们拥有一些工厂很大的份额。所以对宜家来说,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扎根中国的市场,实现长期的发展。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越希望能够和供应商合作,来找到一些创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利用技术的发展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深耕,加强和各个供应商的长期的合作。”
叶思博表示,宜家看好中国本土供应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供应商的转型有很大优势,且转型速度是领先于其他国家的。
他进一步分析:“很多年前,大家都会认为中国供应商的优势在于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其实早在15年前,中国的供应商已经踏上了转型之路,加大了对自动化的投资,更多地关注产品的质量。所以我们认为,如今在各个品类中,中国的供应商都已经实现了更新迭代,成为了行业的领跑者。中国的企业家的优势在于非常了解变化的重要性,在其他的市场要进行转型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中国企业的转型速度非常快,我认为这些都是中国供应商的优势。”
金价持续狂飙,小克重黄金产品受青睐
自从金价突破500元每克后,大克重黄金饰品的销量出现下滑,但是款式新、克重小的黄金饰品,仍然颇受消费者青睐。近期,国际现货黄金价格涨势强劲,还一度触及2195美元/盎司的高位。金价的持续走高,并没有影响消费者对黄金消费的热情。在深圳水贝一家黄金零售卖场,有商铺负责人介绍,自从金价突破500元每克后,大克重黄金饰品的销量出现下滑,但是款式新、克重小的黄金饰品,仍然颇受消费者青睐。0000外交部:欧盟方面采取的有关措施不利于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中方敦促欧盟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9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于今日举行。中方对日前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持何立场?0000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如何影响开源模型监管?|专家解读
对于闭源模型,邓志东认为,其主要挑战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那些闭源的AGI巨头都在干什么或打算干什么。欧盟扫清了立法监管人工智能(AI)的最后障碍。当地时间3月13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人工智能法案》(下称"法案"),这标志着距离全球首部AI领域的全面监管法规的正式立法,仅有一步之遥。锤子财富2024-03-18 20:04:390000息差压力催生资产负债端乱象,银行存贷难题再临考验
部分新发生同期限存贷款利率出现倒挂。存贷利率进入下行通道,银行资产、负债端压力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息差承压之下,诸多乱象值得关注。一方面,负债端“高息揽储”变得更加刺眼,违规设立“拉存款”考核指标并分解到个人,对银行从业人员带来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让利实体要求叠加信贷需求不足,优质头部企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的贷款利率不断被压低,存款利率却在招标模式下维持一定刚性,加剧资金空转和套利。0000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原因及化解路径探讨
多个省份提出要继续推动隐性债务展期重组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其中前者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借新还旧”,后者需要关注隐性债务建制县风险化解试点是否会重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收统支”、改革开放初期的“包干制”、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形成与完善,以及在“构建现代财政制度”要求下“分税制”深度调整等四个阶段。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