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电动车价格洼地,比亚迪海豹在欧售价比国内高八成
当地时间9月4日,在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宣布海豹正式在欧洲上市,新车提供两个版本,其中,双电机四驱版本车型售价为50990欧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单电机后驱版本售价为44900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
这一定价又引起了业内的广泛讨论。目前,比亚迪海豹在国内的厂商指导价为18.98万~27.98万元,远低于其在欧洲的售价。粗略计算(海内外版本具体参数或有差异)下,比亚迪海豹欧洲低配版本车型售价比国内高84%,高配版本约高43%。
去年9月底,比亚迪面向欧洲市场推出了汉、唐及元PLUS三款车型。当时,三款车型的定价也比国内高得多。其中,元PLUS德国预售价为3.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6.45万元),定位与大众ID.3趋同,而国内售价是13.78万元~16.58万元;汉和唐德国预售价格为7.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比国内车型几乎贵一倍,而且也比宝马iX3(6.73万欧元)和奔驰EQE(6.64万欧元)贵。
事实上,欧洲市场定价比国内更高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不是比亚迪一家车企独有。去年10月蔚来ET7进入欧洲,该车在欧洲的售价为8.19万欧元~9.0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0.6万元~67.2万元,而其在国内的售价为45.8万元~53.6万元。
作为欧洲本土车企,大众也采取了相似的中欧定价方法。今年7月,大众ID系列在德国的售价远高于国内一事“惹怒”了德国消费者。据悉,ID.3在德国的售价近4万欧元,而在中国降价后的售价为1.5万欧元,中间的价差足够在国内再买一辆ID.3;ID.4在德国的起售价为4万欧元,而国内下调后的起售价仅2万欧元。
与燃油车时代不同的是,中国早已成为了全球电动车的价格洼地。大众汽车一位发言人曾向德国媒体解释过两地定价差异的原因,其一是中国市场具有生产成本优势;其二是ID车型所有供应商均来自中国,较短的运输路线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使得其在中国销售价格更加低廉;其三是中国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大众也不得不跟进降价。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向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通过对比亚迪海豹的拆解,我们发现比亚迪确实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力。比亚迪的零部件自制率约为75%,海豹的成本比同级别的国产Model 3还要低15%左右”。
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车企在电动化方面的竞争力,基于此,中国车企将对欧洲2~4万欧元区间的大众市场造成冲击,巩旻补充道,比亚迪的成本竞争力不仅受中国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影响,也得益于车企本身所具备的垂直整合和集成能力等。
基于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上的领先优势,瑞银中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全球市占率有望从2022的17%提升至33%,其中在欧洲的市占率有望从去年的3%提高到20%。
甘肃地震:救援队伍紧盯24小时黄金时间,帐篷和保暖物资紧缺
许多受灾群众正在简易帐篷里过夜,等待进一步的安置。第一财经联系到朱明星时,他和队友们已经在积石山县地震灾区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据新华社19日19时19分消息,地震遇难人数达127人,受伤人数超过700人。锤子财富2023-12-19 23:26:090000邮储银行回应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重定价已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不同时期、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政策存在差异,需要打好标签8月31日上午,在邮储银行2023年中期业绩会上,对于前期央行提出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邮储银行零售业务总监梁世栋回应称,重定价对包括该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个人住房贷款营收会有一定影响,但利率下调之后,对提前还贷的缓解会有一定抵补作用,同时对提振市场信心也有一定作用。0000横琴封关运行进口等税收支持政策来了,不只是八千元免税额
财政部等明确,横琴封关后,“一线”放开,相关货物免税或保税,个人相关行李和寄递物品免税放行,旅客在横琴购物免税额提至8000元。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而为进一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封关运作在即,近期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最新一项是税收支持政策。0000杨德龙:深度解读202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伯克希尔已经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我长期负责施工队,芒格应该永远被认为是建筑师。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致股东信公布,这封信被全球投资者称为“投资圣经”。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都翘首以待,希望通过每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来了解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理念,学习巴菲特价值投资的观点,从而能够得到启发。0000俄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6%不变
俄央行表示,当前俄通货膨胀压力正逐步缓解,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俄罗斯央行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当前16%的水平不变。俄央行表示,当前俄通货膨胀压力正逐步缓解,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胀向4%目标回落的速度将比俄央行4月预测的要慢,这意味着维持相对紧缩货币政策的时间将比预期更长,但不排除在近期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