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69

17年陪伴60万户小微成长 从浙商银行“解构”普惠金融向善之道

锤子财富2023-08-17 15:36:090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拼经济、稳预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当下,如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8月16日,浙商银行“恒以善小而为之——普惠小微金融服务论坛暨小微数易贷产品发布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成为一个观察切口。数据显示:17年深耕之下,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大关,已陪伴60万户小微企业成长,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超过20%,连续多年位列全国性银行首位,多次被监管授予“小企业贷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论坛上,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指出,“浙商银行成立之初就将小微金融定位为战略业务板块。多年来,笃行不怠,坚持深耕小微板块,服务小微、服务普惠早已成为各级机构、员工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为。全行专注普惠小微,做善的力行者。”

这其中,两个维度值得剖析。其一,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一赛道上并不具备明显优势的浙商银行是如何成为了排头兵?其二,浙商银行深耕普惠金融17载的可持续性在哪里?

探寻浙商银行解题之道,或许也就解构了普惠金融的可持续之路。从观察来看,这背后需要“善”与“商”的双向发力,更需要“初心”与“恒心”的持续共振。

善的基因:服务民营找准定位

回顾浙商银行普惠金融17载的发展历程,也是践行“金融向善”久久为功的历程。自诞生起,浙商银行就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聚焦小微融资难、融资贵,反哺之江大地,与浙江民营经济共生共荣。

将指针拨回到17年前,在那个民营经济突飞猛进的年代,小企业信贷还是缺乏关注的新生事物。

“那个时候银行更热衷于和大企业合作,大企业信用好,意味着风险低,而小企业信用不透明,资产轻,风险高。”据业内人士回忆。

如其所言,彼时,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他们有的是夫妻档,有的是兄弟帮,虽然渺小但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渴望着向上生长,却缺乏资金活水。

根植于浙江这片土壤,成立之初就自带民营基因的浙商银行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一群体,确立了以中小民营企业为基本客户的差异化战略定位,并在2006年6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小企业专营支行,从此开启了小微企业专业化经营之路。

十七年来,面对“政府急、监管气、银行烦、企业难”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浙商银行沉下心来,践行金融向善理念,拥抱浙江腹地上大量活跃的小微企业客群,从浙江走向全国,设立了211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多年来围绕客户需求不断迭代综合金融服务,通过解决融资“难”有效破解融资“贵”。

2009年,率先在业内推出“一日贷”产品,实现贷款“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放款”,做到了“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面对贷款期限短、续贷压力大的痛点,推出“三年贷”产品,满足小微企业中长期资金需求。2010年,作为国内首批单位,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引入内部分层增信结构和第三方回购机制,打通了信贷市场与票据市场的桥梁,引得业内竞相研究借鉴。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也对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造成巨大冲击,曾经经营平稳的企业也面临倒闭。在那样的岁月,浙商银行主动挖掘优质却“落难”的企业,做“无人敢做的业务”,通过更严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保证了小微业务的持续发展。善的基因从十七年前就种下了。

面的突破:机制保障行稳致远

“金融向善和商业经营天然统一,普惠金融天然有向善的一面,而理念、思路和措施背后,是能力问题。”浙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总经理龚国强如是说。无论外部世界如何风云变幻,无论行内多少业务如雨后春笋,浙商银行十七年坚持做普惠小微的底气何在?

有一句话,在浙商银行小贷条线的客户经理中口口相传,做“近、小、好”客户,做“真小微”,也是时下最流行的“KYC”(了解你的客户)。这种既能保发展增速又能保资产质量、商业可持续的运作才能一点一滴地积累出“优质客户基础”,让浙商银行成为一路伴随客户成长的“主办银行”。

为“行稳”普惠金融向善之路,浙商银行加强制度设计,立足于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和风险特征,探索专业化经营模式,单独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专营团队模式、信贷制度、特色产品、系统流程和风控体系,并在同业中率先建立尽职免责机制,从根子上解决了基层业务人员“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问题。

一系列敢为人先的探索也让浙商银行有了先发优势,锻造出差异化发展之路。17年来,浙商银行资产质量始终保持优良,贷款规模逐年上升。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达3000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超20%,占比稳居十八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首位。其中,浙江省内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1246.83亿元,占全行比重超过40%,余额居股份行之首。普惠不良率仅1.01%,远低于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2.18%。

数的飞跃:数字赋能打通堵点

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在传统信贷业务中,为了及时了解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金融机构通过查验“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来控制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因此,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尤其缺乏资产的成长性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高效的服务。

而浙商银行通过数字化来解决。“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提高贷款审批的效率。一个企业能不能贷,能贷多少,什么时候贷,需要我们运用技术手段又快又准去研判分析。”龚国强总经理表示。

数字化的本质功能是防控风险,降低获客、操作、运行等各项成本,最终还是回归到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上。

面对时代新趋势,浙商银行充分融入数字基因,推出“无还本续贷”“点易贷”等拳头产品,“5分钟在线申请、1刻钟自动审批”等极速体验让客户赞不绝口。同时,在业内率先实现小微业务“申请在线化、调查移动化、审查数据化、审批模型化、提还款自助化、贷后自动化”,提高了小微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精准度。目前浙商银行小微业务“线上化申贷 手机端办贷”使用率超90%,线上签约、线上提款占比均达到98%。

当前,浙江省提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作为唯一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与时俱进,数字化改革全面加速。

在临平,浙商银行联合财通证券与杭州临平区政府等多方社会资源,发挥金融的功能性,面向中小微企业打造了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金服宝·小微”。上线以来,平台接入企业数近3万家,为临平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财税、人力、法务、融资等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缓解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

“金服宝·小微”平台正是通过数据集成共享打造数智化小微服务生态圈的一次有益探索。截至2023年6月末,浙商银行通过金服宝·小微平台累计投放小微贷款近5亿元。

量的成长:金融向善久久为功

普惠金融致力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当疫情对全国中小企业造成冲击时,浙商银行主动帮扶、纾困解难,与小微企业风雨共担,共度难关。浙商银行率先发布支持小微纾困22条。

创立于2014年的浙江大远智慧制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聚焦于中医药行业的智能制造企业,前期研发及软硬件投入较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浙商银行一直给予关注,通过贷款补充流动资金,2022年为帮助企业渡过生产经营困难,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如今该企业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从“识于微时”到“顶峰相见”,像这样的故事并非孤本。

近年来,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浙商银行以“金融向善”为导向,致力于将可持续性的制度,潜移默化为深入人心的价值观,不再以企业经营和抵质押担保为单一评判标准,与善的客户同行,推动业务转型,探索出了一条金融政治性、人民性赋能实体经济之路。

以金融顾问为纽带,让骨干业务人员下沉一线,当好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地方政府的“金融子弟兵”和居民的“金融理财咨询师”。特别是在支持山区26县建设,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及高层次人才客户,支持需要第一笔钱的小微企业等方面,深耕浙江,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山区26县为例,浙商银行依托行业大数据,“一县一策”“一业一品”研究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截至今年6月末,已推出龙泉剑瓷、龙游生猪、三门青蟹等45个“数智共富贷”产品,在山区26县的“数智共富贷”授信总额超40亿,山区县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近100亿元。

17年岁月,风云激荡。随着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监管部门一系列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的推动,普惠金融日益成为共识,国有大行、地方农信社纷纷下沉服务。

在这关键节点,浙商银行如何继续保持先发优势?

近期,浙江的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已突破1000万户,其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就是个体户和小微企业。为助力小微市场主体更好畅饮金融活水,加快实现共同富裕,8月16日的发布会上,浙商银行推出小微“数易贷”信用贷款产品。“数易贷”专门破解普惠小微常见的融资难、融资慢、融资繁等痛点,提供“纯信用、申贷快、智能批、循环用、方便提”的极简贷款服务,并重点支持浙江省内名特优新、非遗传承、最美劳动者、优秀党员等小微客户。“浙商银行与时俱进,借助数字化改革浪潮,将善传递给更多小微企业。”陆建强董事长表示。

如今,伴随着数字化的脚步,“金融向善”的风潮已经从浙江走向全国。从融智,到融资,再到融服务,在“金融向善”的理念浸润下,浙商银行探索出的这条内生式、自驱动的小微金融道路,愈发有了生命力、有了活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