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要闻|家居巨头家得宝稳坐世界500强 ,但万亿巨头也曾败走中国市场
美国商务部早前发布的零售销售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家具零售额达到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是零售行业中增幅排名倒数。这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巨头在全球市场的排名座次。
在8月2日发布的2023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第一、第二大家装零售商得宝(Home Depot)和劳氏(Lowe's)位列位列48与108位。上一年,这一排名是43和101位。
业绩上,家得宝2022年全年的营收达到1574亿美元,比2021财年增加62亿美元,增幅为4.1%;利润为171亿美元,较2021财年的164亿美元增加7亿美元。而另一家劳氏在去年全年营收微增至970.59亿美元,利润为64.37亿美元,同比下降23.8%。

两者的经营重心基本在美、加市场,其他海外市场的业务不多。虽然家得宝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但中国人也许对它比较陌生,而是对宜家和百安居熟悉一些。其实十几年前,家得宝也曾布局过中国市场。
2007年8月,家得宝宣布在中国6大城市的12家分店同时开业。进军中国,家得宝靠的是收购。2006年12月,家得宝收购中国三大家居建材超市品牌之一的家世界,彼时的收购金额超过1亿美元,从而开始了其中国本土化进程的第一步。在收购完成后,家世界分布在全国的12家连锁店为家得宝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捷径”。
当时中国的家装建材市场处于迅速增长期。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的报告显示,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建材行业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到4个百分点,到2010年建材行业产值预计达到1万多亿元。这一市场对家得宝这样的全球巨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可惜好景不长。家得宝在中国市场一直没有找到“感觉”,且短短数年里水土不服,一连更换了3任中国区总裁。此后几年里,家得宝先后关闭了青岛、沈阳、北京、天津门店,最后在2012年关闭剩下的7家门店。
但家得宝并非唯一败走中国市场的外资家具建材零售商。
英国翠丰集团是全球仅次于家得宝和劳氏的第三大建材家居零售集团。1999年,集团旗下的百安居进入中国市场,但生意一直做得不温不火。2014年,本土连锁零售企业物美集团拟以1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中国百安居70%的股权,翠丰集团在合资企业中将保留30%股权。而在此之前,百安居中国业务已经连续亏损7年。
对于当时在中国“铩羽而归”,家得宝归结主要是因为两种文化的差别:一个是倾向于D-I-Y (Do-It-Yourself),家装零售商品店出售的是美国消费者需求较为旺盛的产品。家装行业的商店出售一系列的家庭维修和维护商品,如五金、工具、电器产品、木材和建筑和翻新的结构材料,美 国人会频繁购买这些商品,用于家装维修。由于美国的人工成本较贵,而且有较多人住在独栋房屋内,相应的物业支持服务也较贵,所以自行修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中国市场,国人则倾向于D-I-F-M (Do-It-For-Me)。
虽然如今的家得宝关闭了中国的线下门店,但这并非意味着这家万亿家居零售巨头与中国市场完全“脱钩”。事实上,在中国,有大量的工厂在给家得宝的自营品牌以及在家得宝销售的其他品牌代工,家得宝直接或者间接给中国的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提供了数百亿的美元的支持。
亚马逊为降本再次裁员9000人,推出Bedrock加入AI竞赛
亚马逊的核心业务AWS在一季度实现了214亿美元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6%,这也是亚马逊云计算业务自从2014年以来的最低增速。销售放缓以及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亚马逊继续降本增效。4月28日,亚马逊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的财报。锤子财富2023-05-18 17:24:060000金融供给新样本:中国平安健康、医疗、养老“三板斧”,创造消费新需求
自7月份以来,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密集落地,这也成为下半年最为强烈的政策信号。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在助力扩大内需方面责无旁贷。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以及疫情因素的催化,近年来,居民健康意识持续提升,与健康相关的消费也因此成为此轮消费复苏浪潮中“引领者”,包括健康饮食、健康管理、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都备受关注。0000美国资产管理行业开启今年第二轮裁员潮,释放什么信号
今年春天,美国地区银行危机后投资者就希望寻找更安全的避风港。近日,美国资产管理行业掀起今年第二轮裁员潮。嘉信理财(CharlesSchwab)、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和美国景顺集团等几家美国金融机构巨头陆续公布岗位削减和遣散计划,原因是客户转向“费用更低也更低风险的投资”。锤子财富2023-11-08 15:28: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