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风口下,AI医疗器械或将面临哪些监管与挑战?
人工智能大模型风口已至,“AI 医疗”也步入发展快车道。
在“2023年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期间,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当前,AI医疗相关产业已逐步由“发烧期”进入“冷静期”,其导向将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这不但体现在政策研究从技术转向应用,由医生发起的AI医疗多方合作研究也日趋增多,整体产业“脱虚向实”发展。
此前,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已经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布《深度学习辅助决策软件审评要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47号)》等文件,那么,AI医疗器械或将面临哪些监管与挑战?如何应对?
缺乏评估工具
近年来,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至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5年间不断递增,2018年为1.75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16亿美元。
第一财经了解到,截至2023年7月,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审批了58款第三类注册证医疗产品上市,功能分布来看,36%为分诊与评估,33%为辅助诊断,31%为辅助检测;从人体部位来看,肺部、心脏、眼部排名前三分别占比33%,21%和15%。
在已经上市的AI医疗器械产品中,应用主要涵盖医学影像、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心电识别、手术机器人、眼底筛查、病理影响等;医学影像和CDSS占据绝大部分比重。
“中国AI医疗器械95%的研究或产出都在医学影像类。”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游茂表示,AI医疗器械的专利数据,也多集中在“机器学习”“医学影像”领域,“自然与语言处理”“知识库”等领域研究相对不足,“决策规则”领域研究几乎空白。
游茂进一步称,AI医疗领域的困境在于,一方面,AI医疗技术发展同质化严重,数据、算法的优势尚未得到体现;另一方面,高质量数据仍然较为缺乏,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实现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
另外,AI医疗技术持续创新迭代发展产业链尚存在环节壁垒亟需破除。游茂举例称,从AI医疗产品从研发到应用的全路径来看,第一阶段包括:数据准备、产品原型环节,第二阶段包括:性能测试、临床试验、产品审评环节;第三阶段包括:技术评估、医保准入环节,“以往如果一步一步施行,AI医疗产品上市周期平均在33个月,成本约为3000万,但如果基于统一的AI数据集体系支撑,将每一个阶段的最后一步和下一个阶段的第一步同时且重叠进行,可以节省约12个月,成本花费也会少一半。”
游茂认为,医学人工智能需要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动态评估体系,这一体系覆盖标准体系(质控、平台建设标准、数据库建设标准等),临床准入体系,临床应用评估体系(数据安全性、临床价值、技术特征、适宜性、经济性、可及性、伦理合理性和创新性等)和真实世界数据。这些都将为AI医疗器械的科学监管提供框架和管理决策。
还有哪些挑战
那么,AI医疗器械企业将如何应对?
为此,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产品管理专业(系)主任蒋海洪告诉记者,我国对AI医疗器械的监管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在AI加快应用于辅助诊断、辅助治疗、监护与生命支持等方面,AI医疗器械对算法性能及安全有效性是否达到临床应用要求,还缺乏直接有效的评价手段。
蒋海洪表示,AI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注册,仍然缺乏权威性、规范性的科学数据库的支撑。这主要体现在AI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相关不良事件处置的工作机制也尚未完善。
“AI医疗器械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产品技术是否可以广泛应用、能否实现其最初设计的用途和效果,这和数据标准、采集以及企业团队能力都直接相关。”一位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人士告诉记者。
谈及解决方法,蒋海洪也表示,可以适当构建AI医疗器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中心,形成真实世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创造条件。
上海长征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全军首席影像专家刘士远表示,AI医疗器械相关企业的发展痛点,一方面是在于核心算法及复合型人才短缺导致供需不平衡,其中,AI与医学院人才交叉培养体系尚未建立;另一方面,AI医疗器械企业的商业模式较为单一,现有的面向患者收费的意识仍未形成,价值兑现难度较大。此外,AI医疗器械医保准入较难,其直接和使用例数相关,但国内仅有约10款产品完成了物价准入。
刘士远建议,行业标准和知识体系的建立、安全监管和评估体系的完善等,是保证和促进AI医疗器械发展的关键,同时,还应该加强AI医疗器械尤其是医学影像方面的质量控制与规范,促进AI落地应用减少“副反应”。
商业健康险发展进入瓶颈期,科技将提供新动能
如何能够突破瓶颈,让健康险的发展能够匹配其所面对的巨大市场?健康险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高增长之后,近两年开始进入瓶颈期。如何能够突破瓶颈,让健康险的发展能够匹配其所面对的巨大市场?在本届外滩大会的“保险新基建:AI重塑保险服务新价值”见解论坛上,业内人士认为,健康险近两年的增速放缓,内在本质还是没有完全满足客户需求。未来通过AI等科技对健康险的赋能及融合,将为健康险提供新的发展动能。0000需求改善预期渐浓,沉寂许久的消费电子板块否极泰来?
二季度,智能手机与PC出货有一定回暖。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华为近期已上调2023年手机出货量目标至4000万部,而华为年初将这一目标设为3000万部级别。第一财经记者向部分消费电子半导体人士求证,尚未得到明确回应。龙头的动作具有风向标意义,2023年下半场临近,此刻市场传出华为上调手机出货量的消息,无疑让市场对消费电子需求拐点的预期情绪更加浓厚。0002下调首付比例下限、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住房利好新政这10个问题你需要知道
一是统一全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不再区分实施“限购”城市和不实施“限购”城市;二是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两大市场期待已久的住房政策利好终于出炉。一是统一全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不再区分实施“限购”城市和不实施“限购”城市;二是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0002央行行长潘功胜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近期中国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发展保持恢复向好态势,积极因素日益增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10月12-13日,二十国集团(G20)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度会议期间,于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今年第四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讨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完善加密资产监管和加强多边开发银行等领域的工作进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参加会议。0000东鹏饮料加速抢占市场 或将再演Monster上位好戏
最新财报显示,民族能量饮料巨头东鹏饮料在差异化、细分化的策略驱动下,正在拉近与行业头名的差距虽然国内饮料市场依然面临挑战,但民族能量饮料巨头东鹏饮料(605499.SH)却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21日晚,东鹏饮料发布全年业绩和2023年一季报,在能量饮料行业销额下滑4.8%的情况下,东鹏饮料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销量继续领跑行业。锤子财富2023-04-21 22:02: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