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号悲剧背后:私人潜水器产业缺乏监管规范
美国“泰坦”号深海潜水器22日被确认在水下解体导致5名乘员全体遇难后,业内人士指出“泰坦”号未经第三方安全认证就多次实施载人深潜活动,再次对私人潜水器产业缺乏监管规范的现状提出质疑。
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言人约翰·梅杰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确认发现“泰坦”号残骸,推断该深潜器发生“内爆”。他同时说,“对该行业所适用规范和标准的质疑,相信会是今后审查的焦点”。
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伦也在事后发声指责“泰坦”号设计和制造商美国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罔顾安全警告,不愿意让深潜器接受第三方机构的标准化测试认证。
卡梅伦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泰坦尼克号》取材自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1912年4月首次出航在北大西洋沉没的真实故事,而“泰坦”号这次出行正是为了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卡梅伦本人在为拍片作调研时成为深海探险活动爱好者,并加入“载人潜水器”开发产业,参与投资美国特里顿深潜器公司。
卡梅伦表示,他支持监管机构出台规范,强制对潜水器进行安全认证。“假如潜水器要搭载乘客下潜,无论是搭载科学考察人员还是普通人,都应该接受安全认证。”
大部分经营载人观光活动的潜水器只探索水下500米以内的海底珊瑚礁等自然景观,而“泰坦尼克”号残骸在水下3800多米处。美国海洋技术学会下属载人潜水器委员会主席威尔·科嫩说,目前全球约有10艘深潜器设计能力达到这一下潜深度,而其中只有“泰坦”号未经过美国海运局、欧洲DNV公司等第三方机构认证。
科嫩早在2018年就致函海洋之门勘探公司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发出警告:如果正在研制中的“泰坦”号不接受第三方认证,那么其安全性将很难得到保证,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拉什并未听从这一建议。在这场致命事故中,拉什亲自担任“泰坦”号舵手,与其他四名各自购买了25万美元“船票”的客户一并遇难。
总部设在哥斯达黎加的潜航器业务咨询企业“深潜”公司总裁奥弗·凯特说,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制定潜水器下潜方式、时间条件等操作规范,不过迄今没有任何国家政府就私人潜水器制造出台规范。
海洋技术学会会长贾斯廷·曼利指出,“泰坦”号事故可能会促使监管强化,不过涉及茫茫海洋,尤其在公海领域,难以用统一规范加以管理。
科嫩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行业自愿遵守的规范都是“以血写就”。“我们只有在记住自己写下的东西、记住我们上次犯了什么错误的情况下才会变聪明。”
不过,面对业内人士对“泰坦”号不做认证的质疑,2009年与拉什一同创建海洋之门勘探公司、4年后离去的吉勒莫·泽恩莱恩出面为拉什辩护,称拉什并不像外界指责的那样鲁莽。
他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拉什“极其注重安全,也极其费心地进行风险管理,对深海环境下操作潜水器的危险性非常警醒”。
他反驳卡梅伦的批评,指出卡梅伦本人就曾参加过多次深潜活动,包括30多次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遗址,还探访过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卡梅伦对这类活动隐含的风险心知肚明。
泽恩莱恩强调,现在就对“泰坦”号的遭遇作出推测为时过早,而就深潜器制定全球适用的行业规范是件棘手的事。但他确定,深海探险不会因此停下脚步。“就像航天探索一样,保存五名探险者记忆和遗产的最好方式就是开展调查,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三大机构联合警告库存风险,油价年内能否挑战100美元?
需求端韧性成为关键。国际油价周三盘中刷新年内高位,欧佩克、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和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市场报告指出,欧佩克减产正在加剧库存压力,或进一步推高原油走势。锤子财富2023-09-14 13:14:060000家居要闻|索菲亚持股,图特五金冲刺上市;618家居行业集体复苏,各平台销量增长
从整体数据来看,今年年中大促家居品类排行榜中,前几名仍多由老牌家居企业占据。大品牌的“网红”效应持续凸显。图特五金冲刺上市,索菲亚是背后第三大股东6月26日,广东图特精密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图特股份”)深市主板IPO已获受理。0002动力电池万亿投资在途:大建设、大浪费同时发生了 | 供给侧调查
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没有在2023年画上句号。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没有在2023年画上句号。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最新数据,2023年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616.3GWh,累计装车量却仅有387.7GWh,剔除累计出口的127.4GWh后,还有101.2GWh的库存。如果按每辆新能源车50度电的容量来算,这些库存动力电池就可以满足超200万辆车的生产需求。锤子财富2024-01-25 16:28:080000债市波动加剧,29万亿理财寻“低波稳健”避风港
通过严控投资风险、底层配置注入低波资产、应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等方式,降低产品净值波动。进入7月,银行理财规模再度回升,增幅超万亿元,但收益率仍延续上半年的整体下滑趋势。0000关于今年工业经济形势、汽车产销量等热点问题,工信部最新回应
去年全年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有望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随着稳增长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较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发挥了宏观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今年工业经济增长面临着怎样的形势,5G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情况如何,汽车产销量能否延续去年的旺盛势头,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年新型工业化将如何推进?锤子财富2024-01-19 15:06: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