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0

适用性与在地化: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辨析

锤子财富2023-06-20 21:02:050
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中,对使用场景的适用性匹配,以及对市场需求差异的在地化回应,成为非资本、非技术要素中的首要资源。

在一个以趋利为主要价值的营商和创业环境中,当一种时髦的学说或技术理念被盲目追捧成为市场主流时,大众往往会在消费行为方面产生从众心态。此时,其他类别的颇具价值的创意和探索,就不可避免被屏蔽。伴随着时髦学说或技术理念对市场价值体系无孔不入地牵制,举旗站队式的跟风创业行为和追热点的商业模式,常常会成为创新型企业对新市场潮流做出的个性化选项。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有一个值得创新型企业认真审视的现实命题:体系化创新正成为全球创新创业活动发展的新趋势。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中,对使用场景的适用性匹配,以及对市场需求差异的在地化回应,成为非资本、非技术要素中的首要资源。这两项指标已对创新活动赋予了新的本质呈现。

适用性是把创新活动的效率触角伸向了大景深的商业化应用场域中,并在经济、平衡、可选择三大维度上做出最具效益的安排。本研究院课题组比较了不同语系下,创新活动适用性的主要表征,依据国际一般经验,创新活动的核心构成要素为:合理创新研发强度下的场景运用合理,功能精确无冗余,以及新产品或新技术的易获得。当代主要经济体对创新活动适用性的认知,目前的立场各异,倡导的尺度也不一。

回望三十多年来中国东部创新创业实践,可归纳出相近的阶段性结论:创新型企业过度追随时髦的创新理念,亦步亦趋式跟着技术热点跑,往往投入多、产出少、效益低。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企业忽略了创新型企业求异求新探索的天然属性。诚然,新技术、新理念若运用得当,会让企业跨入竞速的新赛道。但倘若仅仅以新易帜,不计成本,奉行唯新是举,肆意扩展功能,则大多难逃昙花一现的宿命。

令人可喜的是,在长三角腹地,有着一大批追求卓越的创业型企业家。他们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海内外风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业界领先的新产品技术,做出了合乎时宜、贴近现实的在地化市场表达。

例如,道路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智能驾驶,已成交通组织方式的主要创新方向。十多年前,长三角某数据驱动型智能驾驶科技公司,就已经预见到都市道路拥挤会成为常态,而无休止的扩建和拓宽道路客观上无法实现,单纯限制汽车销售也将极大影响汽车工业发展。高峰时段大量机动车低速缓行,势必会加剧尾气排放,造成城市污染。因此,解决大城市的交通困境,是该企业最初设定的创业方向。然而,在反复研读交通数据资料,对技术落地的场景进行大规模仿真模拟测试后,创始团队做出了重要的转向:决定将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转向上述领域的相近方向,即公路物流车辆主动安全防范方案提供与解决。

以创新的适用性和在地化逻辑为衡量标准,该企业对创新方向的把握无疑是恰当的。因为,在大城市实现道路的智能化管理,远非几个企业的一己之力所能为。而企业创新的衍生选项,把公路运输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力点,则精准回应了大物流全时空响应的场景需求。在东部经济发达区域的公路运输条件下,从业者工作时间长、驾驶路况复杂、易受复杂气象条件的季节性干扰,因而不能对车辆进行高频次的全面安全检查。有鉴于此,公司选配适行的技术并调整了人力资源,将车辆行驶主动安全防范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最易发生危险的工作场景:即采用疲劳驾驶干预、危险驾驶行为预判预警、路况异常情况分析、车辆后台主动紧急处置等智能化手段,助力用户及时脱困避险。据不完全统计,在公司新技术推广的区域内,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了70%以上,相关事故的保险赔付率也降低了30%,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该公司的发展表明,创新型企业在本质上不同于那些资本优先青睐的成熟企业和准上市企业。与生俱来的探索风险,技术创新不适配而导致的失败,以及对目标市场和消费需求的误判,常常伴随着创新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因此,当这类企业还是一株幼苗之时,其成长必须遵循适用性与在地化的逻辑,最集约化地使用创新要素资源,保持产品功能的可靠管用,杜绝那些跟风式和炫技式的创新,避开一味追求颠覆式创新的“陷阱”,摒弃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把握环境资源友好型创新主体的主基调。

在有关创新适用性和在地化的主流语境中,企业怎样运用技术、经济、商业的组合方式,去解决发展瓶颈,回应社会需求?从中外创新型企业的成功实践来观察,不管企业处于初创萌芽阶段,还是临近成果落地阶段,创造性地实现研发活动的场景应用合理化建构,当属技术哲学发展新意涵的展现:技术创新的在地化,是创新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条优选路径。

在创新语境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慷慨给予和主动承担,前者是以慈善布施的形式回馈公众,后者以技术的在地功能解困和应用场景中的用户普惠,造福社会。从国家和地区的宏观角度观察,对给予型的社会责任表达,应予以充分肯定,但不宜大力倡导;技术福祉型的创新产品市场在地化呈现,才是创新型企业安身立命的真谛。

近几年来,在创新产品商业化过程中,部分企业有时会放弃先发优势,这值得业界充分关注。适时推出蕴含可观利润的创新产品,可以率先赢得市场份额,但一些心怀理想主义的创业者,会选择将创新技术利益延后兑现,以便公众能够以更经济便利的方式,享用创新产品。这不仅是企业主帅仁爱之心的体现,也是其秉持科技造福大众的信仰,同时实现个人价值抱负的平衡性选择。

上海某主攻人工智能技术的医工产品创业公司,其创新产品在业界被称为神器,它以海量化的数据比对、筛选,形成易于判读的特征化指标,确保仪器能够对一种常见危重病症,做出及时预警并给出诊疗意见。该产品技术领先,在各种极值条件下的运行堪称完美。产品在大样本临床测试中,也完全符合创新设想。然而,这款产品迟迟没有上市,让一些业界人士翘首以盼。原来企业创始团队为了让更多人用得起这款产品,为了让患者更方便地携带产品,主动放弃了创新产品的先发上市的机会。公司领导者坚持认为,产品合适、可靠、经济,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遵循适用性和在地化两大行动逻辑时,其创新事业的核心价值是以公众利益、社会福祉的不断实现,参与营造向善而生,共创共享的社会大环境,并以此反馈各类经济主体。

适用性和在地化的创新逻辑,并非是循规蹈矩地划定企业发展的全部路径,而是将企业创新价值具象化,并放置到可量化的选择性评价框架中。当今风云激荡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下,创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不是昔日陈规,它已丰富并演变为当代企业品质化生存、产业升级要素化集聚、绿色可持续经济和谐互融的主动行为选择。

以华东滨海地区某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为例,该公司已在多款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方面占据了行业霸主地位。该企业历经数十年打拼,实现了某类型食品从传统乡村作坊式加工,向自动化生产绿色食品的成功转型。公司坚持高品质选料,精细化生产,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二十年来对生产废弃物的处置过程,正是创新型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将适应性和在地化进行个性化重塑的真实写照。

最初,该公司把生产废弃物进行日晒脱水等简单加工后,就近销售给当地有需求的畜牧养殖企业。在接受了清洁生产培训并改造了相关生产工艺后,该企业即着手购置专用设备,对公司的生产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几年之后,当农业循环经济成为热点,公司又随之探索推出从生产废弃物中科学提炼粗蛋白的创新举措,此举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产品的附加值。时至今日,该公司已经成长为一家蜚声海内外的上市企业。

考察梳理该企业废弃物处理的过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企业在创新发展的不同阶段,参照先进的生产理念,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行为,这些行为会在时间催化剂的作用下,为公司带来营收之外的可观回报。总体而言,在企业创新发展实践中,诸如产品附加值、品牌价值、企业声誉、消费者口碑等因素的正向提升,均能有效使企业的资产持续实现期望之外的增值,从而助力企业在新维度上建立差别化竞争优势。

时下,为应对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性挑战,创新型企业主帅内生萌发的探索精神,实质上并不全部由外部力量驱动。如何引领企业主动遵循创新适用性和在地化逻辑,无疑是一个亟待回答的全新命题。对创新型企业而言,应当特别注意创新技术产品的适用性,以研发效费比的控制管理为主要抓手,为企业赢得品质提升和丰厚回报。而这无疑是中国创新型企业又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型重塑,不变的是科技报国的创新基因。而企业创新路径的选择,则会在适用性和在地化的创造性表达中,更加经济地使用创新要素资源,实现广域范围的创新生态营造,打造体系化创新成果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綦晓光系共生态经济研究院特聘院长,杨丽莎系共生态经济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所特邀助理研究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