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成“固收 ”基金年内业绩回正,仍未走出规模低谷
随着A股、债市的持续回暖,曾在去年遭遇业绩“滑铁卢”的“固收 ”基金的净值也有所提升,不少产品已经由亏转盈。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近9成“固收 ”基金的年内收益率“回正”,平均收益率达1.92%。新华双利债券等产品的年内回报超过10%,而回撤则控制在5%以内。
与此同时,记者也注意到,部分“固收 ”产品因回撤较大曾引发众多投资者的不满,有近8成“固收 ”基金规模有所下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季度末,“固收 ”基金的合计规模较之去年同期减少了四分之一。
有业内人士受访指出,当前“固收 ”产品配置价值突出,但“固收 ”策略是固收类债券资产 一部分股票、转债等偏风险资产的组合策略,风险资产的仓位和投资风格的呈现必然会带来产品净值的波动。这也意味着不同的“固收 ”产品波动特征会不一样,投资者应按“需”选择。
业绩加速回血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以2023年1季度末的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总值比不超过30%为基准,全市场已有数据的“固收 ”基金(包括混合债券型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且各类份额分开计算)共有2013只,其中近9成产品的年内收益率由负转正,平均收益率达1.92%,而在五月底这一数字为0.94%。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超过10%的“固收 ”基金共有9只,其中新华双利债券A/C的年内回报最高,分别为11.46%、11.26%;南方昌元转债A紧随其后,年初至今累计收益率达11.14%;此外,南方希元转债、鹏华丰和LOF、融通可转债债券A等多只产品年内回报率均超10%。
而在近百只年内回报率仍为负的产品中,表现垫底的是工银聚享混合A,年初至今的累计回报率为-4.97%,而在5月底,该基金的年内跌幅超过6%。换言之,多数“固收 ”基金抓住了6月以来的机会,实现业绩的上涨。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随着净值的逐渐反弹,相关基金发行也有所回暖,部分产品的募集规模超过50亿元。据第一财经统计,年初至6月16日之间成立的混合债券型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共有77只(仅计算初始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合计发行份额超过900亿元。
其中,招商恒鑫30个月封闭债、易方达恒固18个月封闭式债券A、鹏华永瑞一年封闭式债券A等混合债券型基金的发行份额均超78亿元,富国汇诚18个月封闭式债券A、富国稳健添盈债券A也分别有62.77亿元、57.17亿元的募集表现。
“今年‘固收 ’产品的环境比去年明显改善。”兴证全球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张睿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以来,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走势,消费场景的修复、商务交流等内生修复力量在恢复,但企业盈利周期的恢复较缓慢,库存周期仍在消化中,经济基本面深层次的调整和追求中长期高质量发展需要时间。
在张睿看来,货币政策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适度宽松,债券利率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偏低位震荡的状态。此外,当前居民缩表、理财等低风险偏好仍在持续,票息资产仍具备长期需求,这也是“固收 ”产品的重要基石。
“随着经济托底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工业品库存和价格周期的加速去化,对于‘固收 ’产品中‘ ’的权益资产和转债资产,我比较乐观地看好中长期的收益增强效果。”张睿称。
“固收 ”疑虑仍存
过去数十年,投资者最熟悉的理财方式莫过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买房、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随着理财工具逐步走向没落、居民的资产配置逐步偏向金融资产,“固收 ”类产品迎来了发展。
实际上,“固收 ”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基金类别。这类产品的投资理念,一般是指以固定收益类资产打底,以获取稳健的基础收益;同时,用一小部分资金去投资一些权益类资产,来争取增加整个组合的收益率。
基于这一理念,“固收 ”产品一般被认为具有“债券为盾,股票为矛”“攻守兼备”“低回撤、低波动”等特点,在震荡市下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就是这类产品最常见的基金类型。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传统的绝对收益策略主要通过信用债配置、非标资产投资等方式实现,而随着债券收益率整体走低、高收益低风险的信用类资产逐渐减少,也对固收打底、权益增强的策略需求有所增加。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去年权益市场大幅波动时,部分“固收 ”产品因回撤较大曾引发众多投资者的不满,相关讨论声不绝于耳。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去年对这类产品的权益资产投资比例提出了要求,收紧了相关宣传口径。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季度末,上述已有数据的“固收 ”基金的合计规模达1.38万亿元,较之去年同期的1.86万亿元,减少了四分之一。换言之,曾被冠以稳健收益的“固收 ”在去年的净值折损下,已被不少投资者“用脚投票”。
一位渠道业内人士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固收 ”产品被认为是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品,选择这类产品的投资一般比较适合追求小波动又不想牺牲过多收益的稳健型投资者,因此如果业绩回撤多自然会引发强烈不满甚至投诉,而比例规范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匹配度。
“‘固收 ’策略不一定能持续实现净值 的效果,甚至阶段性会带来净值的回撤,那么,‘固收 ’基金的波动和投资者的风险预期、偏好之间就出现了一定的背离。”张睿对第一财经分析指出,从风险偏好上来看,对老百姓来说,在较低的风险基础上追求收益增强的中低波动产品还是最主要的需求。
“A股市场在目前较低的估值水平基础上,伴随权益市场的温和复苏,下半年‘固收 ’产品的业绩上行仍有空间。”华东一位基金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市场的规模修复与否取决于投资者对市场风险、产品定位的疑虑能否彻底消除。
配置时点来了吗?
今年以来,债市的强势明显超出市场预期,截至6月19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混合债券型基金(一级)指数年初至今累计收益率分别为 1.49%、2.19%。不过,也有部分投资者在迟疑:是该积极参与还是警惕潜在风险?
“短期债市面临矛盾局面,一方面交易情绪亢奋需注意风险,另一方面基本面改善预期较弱,债市大幅调整可能性较小,因此短期债市收益率更大可能是底部徘徊。”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
谈及A股市场,该投研人士认为,多维度显示市场已处于中长期底部,隐含回报率较为可观,市场经过调整会从分歧走向合力,当前位置应该多一些乐观,“但考虑短期市场信心不足,经济修复偏慢,市场会有一个磨底的过程,所以保持核心仓位的同时,增加部分战术应对操作”。
“今年影响债券市场的主线是市场对于经济表现的预期差。”广发基金基金经理方抗对记者表示,基于当前的就业、地产销售等宏观经济数据,在政策尚未出现“强刺激”信号前,当前市场预期依然偏弱,债市面临的风险不大。
那么,投资者什么情况下会需要“固收 ”产品?在上千只产品中,他们又该如何选择?当前是投资布局“固收 ”基金的较好时机吗?
“在不确定性仍存的情况下,波动或许将是一段时间内的常态。市场波动加大时,投资者出于焦虑情绪做出不理性投资行为的可能性更大。”上述华东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情况下比较契合投资风格偏稳健但又希望分享权益市场收益的投资者。
不过,他也提醒道,“固收 ”中“ ”的部分可能是股票,也可能是转债或是其他,投资者需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在买入前对产品的风险收益波动特征和投资风格有所了解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在‘固收 ’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什么样是好的‘固收 ’产品和策略,面对不同的‘固收 ’产品应该如何选择以匹配客户需求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张睿也表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之间的匹配变得非常的重要,多数基金公司将通过更完善的产品矩阵和风险收益分层的产品特点来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
美方以涉俄为由将中企列入制裁名单,外交部:坚决反对
毛宁指出,中俄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扰,中方坚决反对对中国企业实施非法单边制裁,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2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塔斯社记者提问,上周五(2月23日),美国财政部以“帮助俄罗斯规避美国与其他盟国制裁”为由,把9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另外,美国商务部还对8家中国企业实施出口限制,中方对此有何回应?0000数据中心的功耗难题,液冷能解决吗?
数据中心处理器功耗持续攀升,大模型更添一把“火”。耗能颇高的数据中心常被称为“不冒烟的钢厂”。这不仅是因为处理器运行消耗大量电力,也是因为数据中心需消耗更多能源,来冷却高温运行中的服务器。几年间,数据中心处理器功耗持续攀升,大模型更添一把“火”,业内正在寻找新的冷却方式。0000多项长三角一体化成果发布,数字、智能跨省合作有这些新机遇
有9项涵盖协同创新、干部交流、能源安全、文旅合作、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的重大事项签约。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三省一市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成绩。0000大力度宽松新政密集落地,百强房企销售环比提升
业内预计10月将延续修复行情。9月的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从月初一线城市超预期落地“认房不认贷”,到各大二线城市相继松绑限购政策。据中指监测,各地政策出台频次达2022年四季度以来单月最高水平,其中有11个二线城市全面取消限购。业内认为,行业步入调整两年以来,当前迎来了力度最大的一轮实质宽松。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