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深圳”诞生?马云砸240亿,东哥砸320亿,华为也在此落户
“鹏城”即东莞,这座年轻的城市诞生于1979年。
自改革开放政策走遍全国各地后,东莞因善于运用自身优势,完成了一场华丽的“逆袭”。吸引一众优秀企业家投资,华为也在东莞正式落户。

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东莞的GDP总量为1.12万亿,位居广东GDP总量第三位,全国第24位。
最难能可贵的是,东莞GDP全是硬实力,丝毫没有作假与滥竽充数。东莞早已不是原先那个被贫困所限的小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让这个年轻的孩子迅速“成熟”。
优秀的经济水平与过硬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现在的东莞成为许多知名企业的聚集地。
2015年阿里在东莞投资建设基地,2021年东莞阿里中心正式开工,阿里投资额高达240亿,东莞成为阿里的“第二故乡”。
刘强东在2019年来到东莞开工建设,2022年刘强东在此地设立华南地区首家京东MALL。
华为则更看好东莞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未来前景,决定将总部整个搬迁至东莞发展,为此砸下100亿。

东莞本不被人看好。
作为一个过度年轻的城市,东莞几乎没有可利用的历史遗留资源,一切从零开始。四面被广东、深圳等等一线城市包围,是实打实的“经济落后”地区。再加上在上世纪的不光彩发展历史,东莞几乎面临死局。
这样的城市是怎么样被“盘活”的?
东莞的一大优势是低廉的土地价格,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中村”,东莞经济水平有限,人口较少,开发程度低,这带来了第一个优势:土地价格低廉。
在寸土寸金的大湾区,低廉的土地价格吸引了不少企业在此建设工厂或仓库,为周边城市提供岗位与产品。
也有企业借此作为跳板,深入粤港澳市场,把握市场方向。
东莞还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可利用。
经济发达地区工人工资高,待遇要求同样不低,为了节省企业用工成本,获取最高效益,许多企业在东莞招工。
东莞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工人每月最低工资仅仅1900,约是广东、深圳的80%。
东莞就是利用了土地与人口两个优势,带动了整体经济。

杀出重围的东莞明白现在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整体面临企业转型,许多品牌纷纷将工厂迁移到东南亚或者第三世界国家,以取得更高的发展利益。
越南、印度即将代替中国部分产业成为新一代制造业大国。为了日后的长足发展,东莞在今年内做出努力。
首先是引进具有活力的企业。在优秀经济前景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吸引下,一大批产业在东莞安家。截至2022年东莞的新兴企业已经达到1850家之多,其中囊括了各个领域,既有传统制造业,也有诸如云计算技术,新能源应用一类的新兴行业。
比亚迪、思爱普等都在东莞“下注”,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建设。
吸引企业后则是提高研发能力。企业的入驻为东莞提供经济实力与研究方向。几年内东莞建立了多个研究所。例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以及散裂中子源二期等等高精尖技术研究让东莞成为少数几个拥有强大科研能力的城市之一。
发展经济的同时,卓越的研究能力又不断吸引新的企业,新的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在东莞政府与无数东莞人的努力下,东莞逐渐摆脱过去的阴云,成为一个蓬勃向上的城市。

过去的深圳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从一个小渔村,蜕变成一个国际大都市,现在,在它身边的“鹏城”,东莞也要在新世纪,借着经济发展的飓风扶摇直上。
虽然现在的东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能凭借自身优势吸引阿里、京东与华为这样的行业巨头在此地投资建厂,可见东莞自身的巨大潜力与光明未来。
相信在不久后的中国,我们能看到一个经济奇迹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出现。
读完这篇文章,大家有什么意见想法,欢迎评论区讨论。
上海瀚讯2022年营收4.01亿净利8557.91万 总经理胡世平薪酬62.94万
挖贝网4月23日,上海瀚讯(300762)近日发布2022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0,611,149.21元,同比减少45.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579,126.31元,同比减少63.59%。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79,275.53元,截至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90,240,559.10元。0000大元泵业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6024.21万同比增长127.42% 产品销量增加
挖贝网4月23日,大元泵业(603757)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61,895,945.2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242,065.5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42%。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8,574,264.80元,总资产2,535,588,198.31元。0000杰恩设计2022年净利2292.67万同比增长33.97% 董事长姜峰薪酬346.94万
挖贝网4月23日,杰恩设计(300668)近日发布2022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6,892,326.56元,同比增长14.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26,683.53元,同比增长33.97%。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27,505.32元,截至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14,939,741.95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