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哪些信号?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哪些信号?

3月5日,全国两会进行时,今日《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提出了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要点如下: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通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环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安全: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
减税: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降费: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消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创新: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开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
住房: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下面,做详细解读。
GDP增速预期目标为6%
2021年GDP增速目标为6.0%,留有了较大的余地。同时,就业、经济结构等反映发展质量的预期目标重要性提升。由于2020年的低基数效应,市场普遍预测2021年GDP同比可达到9%,显著高于《政府工作报告》增速目标。但事实上2020年没有设定具体的GDP增速预期目标,但在政策支持和全国各方努力下,经济增长潜能被充分挖掘,实际的经济增长效果较好,GDP增速在二季度便实现转正,全年增速为2.3%,同期美国经济下降3.5%,欧盟经济下降6.4%,日本经济下降4.8%。

由此来看,6%的增速目标既考虑了未来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又设定了增长底线,也不存在因为增长目标低于市场预期增速而发展潜能调动不足的问题。同时,设定较为温和的增长目标,也有利于防范局部领域经济过热的现象。
另外,从就业目标、财政预算安排、通胀预期目标设定以及宏观政策制定等方面看,综合增长目标并不保守。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与2019年目标相同;财政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高于市场预期的3%;专项债限额为3.65万亿元,仅比去年减少1000亿元;CPI同比预期3%,通胀容忍度较大。在宏观政策方面,确保2020年以来的积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过早退出,例如减税降费政策、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还将延续。
“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是近年来经济目标制定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速基本与预期目标匹配。一旦明显不匹配,可能就会有相关的调整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向上或向下的把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展望
2020年宏观政策总量上积极宽松,2021年则在总量合理适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结构性问题。
1、财政政策:开流节源、精准施策
从总量上看,2021年财政政策力度处于合理区间,更可持续,总体规模低于2020年,但并不保守。财政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高于市场预期的3%,尽管赤字率下降,但由于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规模还要比去年增加;专项债限额为3.65万亿元,也仅比去年减少1000亿元;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优化和落实,并加强制度化和长期化。
继续开展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结果性调整,背后是当前经济复苏的结构性分化问题仍然存在,消费复苏相对迟缓,投资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脆弱性较大。面对这些问题,财政政策将针对中小微企业增加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例如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另外,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资金安排中,将更加倾向地方。

2、货币政策:政策想象空间变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的表述并未较之前有明显改变,依然是: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强调了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2021年,在经济继续复苏的背景下,政策大概率由“宽货币、宽信用”转向“稳货币、稳信用”,这体现了央行在2021年要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谨慎平衡,政策的想象空间变小。

去年,在宽信用和压降贷款利率的双重推动下,实体经济通过信贷获得了来自银行体系的让利。但今年宽信用转向稳信用,市场利率也将有所回升。因此,从总量信贷的角度看,今年给予实体经济的支持预计不会比去年多。
但从结构上看,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延期还本付息等结构性货币政策仍然有必要延续下去,并有必要探索形成常态化的结构性政策工具体系。同时,通过窗口指导、宏观审慎管理继续支持普惠贷款投放,也将在未来延续,以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范围和时限。
2021年的开局如何?
面对增长目标,2021年的前两个月的经济表现很关键。从各领域PMI反映的情况看,排除季节因素的影响,经济复苏仍然是可持续的。
2月PMI仍处于荣枯线以上,但国内工业部门复苏面临趋势回调和信用边际收缩等因素的限制,同时考虑到2月春节假期的工业生产淡季,即便就地过年导致复工复产比预期要快,但制造业活动比1月更少。PMI下滑至51以下,更多的是季节因素。但未来随着信用平稳下滑,PMI较2月上行的难度变大。
一季度在中上游环节通胀趋势持续的情况下,工业生产内部的需求仍然有盈利支撑,进而对生产的刺激可能会持续。因此,3月及未来的PMI仍然可以位于荣枯线以上,但考虑货币政策在上半年仍将处于边际紧缩阶段,制造业生产的需求增长面临信贷方面的约束,PMI回到前期高位的可能性较小。

PMI分项分化,价格提高,生产下滑,是否是滞胀?我们认为滞胀风险短期较小。因为分化是两个独立因素导致:价格更多是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生产则是季节性因素。未来是否出现滞胀?在工业部门复苏完成的情况下,有赖于中国消费是否能够持续回升,以进一步带动中上游增量需求出现。
2月非制造业PMI下滑,很大程度上也因为季节因素。尽管就地过年增加了当地服务业消费,但很多春节的特有消费需求消失,对商务活动造成了短暂打击,但随着全球疫情形势渐好,国内社交隔离措施平稳退出以及节后返港复工,预计未来服务业和建筑业活动将继续稳步复苏。
坐地起价?说好260元搬家费 现场却被索要5000元!“套路搬”频现
来源:央视财经明明讲好的数百元搬家费,到了现场却索要几千元到数万元。山东济南长清区人民法院近日开庭审理一个以搬家公司名义实施敲诈勒索的犯罪团伙,一审判决刘少荣等19名被告人五年至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及三个月拘役,并处罚金。“套路搬”坐地起价260元搬家费转眼变5000元案件线索来自去年9月济南警方处置的一起警情,一天下午5点左右,有人报警称被搬家公司敲诈钱财。0000百年历史积淀,交行何以黯然?
来自:新浪金融研究院-12.36%,前三季度交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跌落至A股上市银行倒数第二。如果说疫情这只黑天鹅让银行集体遭受了一次“万箭齐发”,那么数据则残忍地暴露了交行的“避无可避”。近年来,交行成了国有大行中十分尴尬的存在,在银行业辗转变换的赛道上不断被超越,甚至开始在同行眼中渐渐丧失“存在感”。百年历史积淀,如今交行为何只剩黯然?屡被超越的尴尬锤子财富2020-11-14 17:51:150000徐州印发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方案
据“徐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徐州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方案日前已印发,是江苏省内除苏州以外第二个已经印发数字人民试点方案的城市。《方案》梳理制定了零售消费、交通出行文化旅游、政务、校园、医养、商圈、金融等八大应用场景。本文源自金融界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