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类信托产品现逾期 2.55亿元中信信托遵义播州区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违约
1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中信信托旗下一款投向遵义市播州区的城投项目融资人还款发生逾期。该项目原本应于2021年1月10日向投资者兑付的信托利益,截至发稿仍未足额兑付。针对项目违约处置的最新进展,中信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与相关方加紧沟通,全力保障投资者权益。
这款信托项目名为“中信信托?贵州遵义播州区国投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成立于2017年12月,投资者信托本金投资期限为3年。融资人为遵义市播州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播州国投公司”),同时遵义市播州区城市建设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播州城投公司”)、遵义苟江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苟江投建公司”)为该项目提供保证担保。
根据投资者透露的信息,发生逾期的信托本金规模约2.55亿元,到期日为2021年1月10日。截至目前,投资者只收到部分款项,并且播州国投公司及相关交易对手未给出剩余融资的还款方案。
根据中信信托披露的“中信信托?贵州遵义播州区国投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项目二期”信息显示,在收益率方面,投资者认购金额为100万元(含)-300万元(不含)时,收益率预计最高不超过7.8%/年(含认购费)。认购金额为300万元(含)-600万元(不含)时,收益率预计最高不超过8.2%/年(含认购费)。认购金额为5000万元(含)以上时,收益率预计最高不超过8.7%/年(含认购费)。
中信信托在产品风险提示中表示,本信托项目可能面临承担回购义务的委托人(同时作为保证人)播州国投公司、承担保证担保义务的保证人播州城投公司和苟江投建公司不履行付款或担保义务的信用风险等风险问题。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受托人将采取不限于向第三方转让债权等方式变现信托财产,保护受益人的利益。
年关将至,投资者们最关心的也是何时能收到兑付款项。针对违约项目最新的处置进展,中信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信信托正在与播州国投公司及其上级单位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政府等相关方加紧沟通,全力保障投资者权益,争取能够早日解决。1月26日晚间,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致电播州国投公司董事长张玉勇电话进行求证,但电话尚未获得接听。记者同时致电播州国投公司官方电话,该公司相关人士回应称,办公室部门正在开会,他对该事件并不了解。
在地方融资平台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城投类信托产品违约的案例此前已有显现,大部分违约项目提到的原因多为“因融资方存在流动性问题而遭延期”。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在疫情因素的叠加下,个别省份资金紧张情况已经持续较长时间,随着发债进程的推进,很多地区资金面得到了较大缓解,但前期债务较重地区还需要更长的周期来消化。而城投类信托产品违约就是当地整体资金面紧张的表现,流动性不足,在疫情影响下发展不及预期,甚至出现支出加大的情况。
“中信信托在这件事上的处理应该更加前置,在到期前至少一个月开始协调方案,避免到期后仓促谈判,增加委托人不必要的恐慌。对中信信托来说,目前需要和当地协调处置方案,并给出具体的时间表和违约金设置,作为头部信托公司,中信信托作风严谨,和地方政府有着良好的协调机制,在同类型项目中有丰富的处理经验。预计违约项目在6个月内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廖鹤凯说道。
万科完成发行2023年第一期中票 金额20亿利率3.11%
观点网讯:4月23日,根据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情况公告披露,已完成发行债券"23万科MTN001",债券代码:102381014,发行金额为20亿元,票面利率3.11%,发行期限为3年,起息日为2023年4月23日,将在2026年4月23日兑付。据观点新媒体了解,本期债券合规申购家数为18家,有效申购9家,有效申购金额232000,申购价位区间为2.9%-3.9%。0000华为入局、未来金融科技被“打脸” 支付牌照交易有何新故事
原标题:华为入局、未来金融科技被“打脸”支付牌照交易有何新故事作为互联网平台布局生态的重要一环,第三方支付牌照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3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又有两家公司布局支付牌照引发热议,分别为手机厂商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以及美股上市公司未来金融科技。0000嘉曼服饰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6443.32万增长24.11% 利息收入提升较大
挖贝网4月23日,嘉曼服饰(301276)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94,038,044.90元,比上年同期下滑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433,212.4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1%。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798,638.96元,总资产2,374,083,629.12元。00003500万存款不翼而飞,背后有何隐情?这家银行被判承担40%赔付责任
来源:证券时报由于银行对印鉴审核不严,一笔3500万元的资金从客户账户中流失。近日,这起大案迎来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案件源于西安一地产公司一次偶然的对账,该公司发现,其与一村委会共管的银行账户中3500万元“不翼而飞”。锤子财富2020-10-20 22:08: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