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社区团购“杀死”的不知情者
12月21日, 九省通衢标重镇,八方商旅聚行群。汇聚了天南海北的人群的武汉,疫情过后重新又散发出生机。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互联网巨头在这场疫情中看到武汉被培养起的线上消费习惯,齐聚武汉在社区团购上展开“厮杀”。
如火如荼的社区团购并没有给冬天的武汉带来一丝暖意,初雪过后,冷意直钻衣缝,灰蒙蒙的天空更平添几分萧瑟。在这个特殊节点,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来到这座城市,探寻社区团购阴影下的零售菜贩的生存现状。
“倒赔进去几万块”
从武泰闸蔬菜市场入口进去,顺着阶梯向下,转过两道弯,蔬菜区映入眼帘,大姐王东花就在蔬菜区第一张台子上卖菜。台子的左手边是几家室内门店,卖些咸菜、肉制品等。没有顾客的时候,王东花会去咸菜店跟看店的大姐聊上几句。台子右手边有几家水果摊,卖着两块五一斤的冰糖橙、十块钱四个的石榴等。
五十多岁的王东花看起来像四十多,说到这个话题,她回忆起在广州的日子,“我在这里卖菜显老了,在广州的时候别人都说我好年轻的,在家里种地也比在这里年轻一点。”她与丈夫于2000年外出广州打工,做各种各样的灯,那时候包吃包住,一个月纯收入有六千多。2008年小儿子出生后,过了几年她与丈夫便回到了老家孝感。开始时在家里种豆子,豆子多进口销不出去后,她种了几年菜又改为了卖菜,至今也有三年了。
卖菜的生活千篇一律,王东花每天两三点来菜市场上台子,直到晚上九点才收摊回家。疫情影响下,她在菜场只中午吃一顿饭,一般是买的糍粑,菜场很多人都吃这个,卖菜生意琐碎,一来二去糍粑就凉了,她自己也觉得不好吃。九点收摊回家后,做这一天的第二顿饭,吃完饭冲了凉,才能休息,王东花认为睡眠不足是让她看起来没以前年轻的主要原因。
卖菜这一亩三分地,占据了王东花所有的注意力,她对武汉现如今兴起的社区团购一无所知,只依稀知道武泰闸菜场里有人会在网上卖菜,一般是一天里卖不完的会放到网上卖。但她自己对网上卖菜不感兴趣,估摸着菜卖不完的时候,她就提前降价,亏着卖也要卖完。
今年生意不好做,往年她虽挣得不多,好歹能有三两万的收入,今年还倒赔进去几万块。她只知道疫情深刻影响了她的生计,买菜的人也都买便宜菜。晚上的时候,好多婆婆会拉着小推车捡一些被扔掉的菜,三四十岁的人来捡菜的人也多了起来。王东花有次跟他们聊起来,问“怎么刚刚掉下去的一片叶子你都捡去?”他们说,“现在炒菜炒的少,一般下点面条吃两片叶子就饱了。”
“反正都说没钱,”王东花插着口袋,向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透露,“现在餐馆也是,我儿子在光谷的大酒店里做事,去年那个酒店赚了两百多万吧,今年一分钱也没赚到,工资都付不出来,说明现在人确实没钱吃饭了,就是去也是有钱人去,现在有钱人也少。”
在光谷做事的儿子是王东花的大儿子,出生于1992年,王东花一边说一边摇头,“去年生意好的时候,酒店工资还可以,又包吃包住,今年生意不好让他们自己去外面吃,工资发不了,还靠我们贴着用呢。”
大儿子住在酒店,小儿子在老家孝感,王东花就跟丈夫在武汉租了一个小住处,跟咸菜店差不多大的两间,一个月租金只需要700块,按王东花的说法是“在外面能节约点就节约点”。提起12岁的小儿子,王东花说他成绩还可以,在班级里排第二名,以前他们夫妻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小儿子每门功课都是满分,现在出来卖菜后稍微差一点。
话没说完,一位婆婆想买点茼蒿,一把称出来是两块七,婆婆从包里摸出三张纸票跟王东花说价“两块五吧,”王东花接过纸票将茼蒿递了过去。
无人知有社区团购
武汉卖菜的摊贩,不仅在菜市场里,还在小区的大门外。
北辰优加的小区门口,分布着三三两两的摆摊菜贩。沿着路边,他们将菜品有序摆放,数量也许没有菜市场那么多,但种类丰富。小区里带着孩子的大爷大妈走走停停、问问菜价,看到孩子跑远了,撇下菜贩去追孩子。
周琴摆摊的旁边有一根路灯杆子,两个中年男人开贴招聘启事,周琴眼望着二人的动作,并不凑上前看。她说,“换工作没做的,我们已经老了,没人要了。”周琴出生于1963年,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她穿着黑色棉服花色棉裤红色棉鞋,在武汉的冬天里摆着摊。
蔬菜摊后面,有一个淡蓝色的塑料箱,周琴时不时的洗些蒜苗,冬天的水像个冷刀子,刺得她常年劳作而斑驳的手发红发肿。一个大妈从边上走过,忍不住跟她搭话,“在这边还洗菜啊,手吃得消?”她低着头讷讷回答,“没办法,干农活的。”
在之前的岁月里,她一直没有“在外面”,在家里种田地、看小孩,一看就看到最大的儿子37岁,自己的外孙也十七八岁了。孩子渐渐大了,她也由种田地变为摆摊卖菜,今年疫情后开始在北辰优加这个小区卖菜,“我们是农村的,要是打工的话挣得不高,全国就我们工资低。”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询问了小区外每一个摆摊的菜贩,没有一个人知道社区团购,他们只觉得菜一年比一年不好卖,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更是好几个月不能卖菜颗粒无收。
坐在小区门口的大爷孙建国,以前种地卖菜,这些年改卖鸡蛋。据他介绍,他养着几百只鸡,就在附近拆迁的地方,土地虽然卖了但还没人去盖大楼,他就在那里种菜养鸡一起张罗。他的鸡蛋卖一块钱一个,一次性买够30个送1个,买够50个送2个。从早上到下午,零星几个问价的人,买鸡蛋的人更是不多。
闲暇之时,孙建国就与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闲聊,谈起自己上职高的孙子,忍不住唏嘘,“我孙子小学的时候成绩相当好,长大了就把学习放弃了,现在读职高有没有出息就看他的造化了。还是考上大学的人前途无量,那真的是前途无量。”
然而,无论是周琴还是孙建国,都不知道他们所不了解的社区团购,就在这个小区里茁壮成长。小区周围的小店里,可以看见系着纸条的塑料袋。小区里很多人支持社区团购,他们认为团购的菜又新鲜又便宜。
“看到社区团购脑袋痛”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里,一条宽约20米的主干道贯穿中央,两侧延伸出十多条巷道,通往成片成片的红色大棚。4000多家经营户鳞次栉比,大卡车、小货车与电动车穿梭其间。遍地水渍里,四处升起嘈杂的湖北方言。这里,是武汉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武汉70%的蔬菜、冷链等供应。
通风的场所里,来往的人紧裹大衣,其中供应商李祥升吸引了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的目光。他是一个94年的年轻供应商,从事卖菜行业已有三年,但在他看来,他还是卖菜行业里的小孩,刚刚入门还没学会走路。李祥升嘴里嚼着槟郎,有熟悉的老客户上前询价,他随手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槟郎递过去,用武汉方言说道“给你留着呢。”
李祥升主要经营的蔬菜种类为大白菜、芹菜、泥蒿等,每天从他这里进货的商家各种类型都有,包括菜贩、餐馆、超市、生鲜等,最近热度很高的社区团购也有接触。虽然今年蔬菜价格较高,但生意并不好做,无论是下游的客户,还是他这样的供应商。
从李祥升手里以7.5元一斤的价格进了一筐泥蒿的客户,手里经营着一个100平左右的生鲜店,据李祥升介绍,去年这个时候他店里的日流水有4万元,今年同期的日流水只有2万元。
“搞零售的只知道今年生意不行,一年比一年差,不知道社区团购的,”李祥升看着自己的蔬菜,“社区团购,哎呀,脑袋疼,看到他们脑袋痛,菜市场、超市、小生鲜店几乎都被他们打垮了,”说到这个话题他直摇头。
这个26岁的年轻人,常年365天待在白沙洲里,没有休息没有恋爱,闲暇时间的爱好是刷抖音。资本入局武汉的情况下,普通平凡如他,也会思考自己的命运。“社区团购很有可能影响的就是我们这样的人,抖音上面不是说嘛,就与小民争利,这话说的一点没错,反正我是不支持社区团购的。”
他从一个供应商的角度介绍了社区团购带来的影响,最直观的是社区团购推高了今年蔬菜的售价。有资本加持的社区团购在市场扫货做活动时,大多将市场洗劫一空,一家平台把一种菜品扫完后,市场缺货自然会抬高价格。比如往年只卖几毛钱的红菜苔,今年在菜市场的售价高达五块钱一斤,虽然今年有疫情影响,但以李祥升的判断来看,绝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的高价。
接着的二次影响是,社区团购亏钱占市场,菜市场五块一斤的红菜苔在平台上价格能低到一块六一斤,自然而然地挤占了其他市场,影响菜贩等人的利益。而社区团购把蔬菜价格推高后,供应商看似能高价卖菜,但社区团购不再二次扫货时,其他渠道也卖不动,社区团购等于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比如美团优选,甚至可以决定某个单品当天的价格。”
“你知道橙心优选吧,我们给他供过西兰花。什么价呢?标签1毛、包装费1毛、人工费1毛,这些其他成本合起来4毛5,菜的成本是2块2毛5,所以总成本有2块7。你知道他卖什么价?1块9毛8,这是什么概念?快递成本不要钱?人工不要钱?图什么呢?”
疫情深刻的改变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生活习惯,消费的线上化促使了大批人养成了线上买菜的消费习惯。互联网巨头纷纷瞄准这条赛道,试图以低价占领市场的同时,那些无暇并且无意识顾及卖菜以外的小商贩们,正在被巨头们“杀死”,他们不知电商,无论社区团购。
为啥骗子电话不断?可能是炒股群泄露你的个人信息
(原标题:为啥骗子电话不断?可能是炒股群泄露了你的个人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谎称证券公司客服人员的来电,想必大家都曾接到过。如果接受了对方加微信的申请,你损失的可不止是资金,个人信息也会被不法分子出卖。近日,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案例。对此,有律师提醒,走到公诉机关提起诉讼这一步往往需要对大量案例的收集,维权耗时较长。投资者还是要防患于未然,提高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锤子财富2020-09-26 14:35:180000糖酒会众生相:人太多,酒企接待忙不过来!谈感情多,谈生意少
人气高涨、行业复苏,这是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下称“春糖会”)的两大关键词。时代周报-时代在线2023-04-14 15:22:380000“加减法”并举 房企降负债向“模范生”看齐
来源:中国证券报央行日前表示将稳步扩大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适用范围。融资新规对房企有息债务规模精细化管控,房企近期相关动作频繁,“加减法”同步进行,逐步向新规“模范生”看齐。0000房贷变身“房抵贷”:馅饼还是陷阱
来源:中国证券报贷款200万元,选择10年期先息后本还款方式,原按揭利率5.3厘,月供10600元;如果采用个人房产抵押经营贷款,现抵押利率3.1厘,月供约为6250元。这样,两种贷款方式月利息差为4350元,年利息差为52200元。”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收到某担保公司发来的广告,这条夸张的广告诱导人们相信:房贷转“房抵贷”可使200万元贷款一年“节省”5万元利息。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