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5

大葱价格暴涨,“向钱葱”卷土重来了吗?

锤子财富2020-12-01 13:31:010
大葱价格暴涨,“向钱葱”卷土重来了吗?

正当人们为猪肉价格接连下跌而欢欣鼓舞之时,却发现大葱开始涨价了。

据公开信息显示,主产区山东的大葱批发价,已经从每公斤2元左右,涨到了每公斤五六元,大理葱、安宁葱、嵩明葱批发价也是一路上扬,不少进货商表示批发价最低要7元/公斤,品质好一点的甚至要8~9元/公斤。而到了各地农贸市场、生鲜超市或是电商平台,大葱居然能卖到10~15元/公斤。

面对暴涨的葱价,很多消费者直呼“吃不起”。难不成,当年名噪一时的“向钱葱”卷土重来了?

1

先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大葱价格走势。

纵观历史数据,大葱价格从来都不是四平八稳,但也不是毫无规律地震荡。从图1可以发现,大葱的价格走势整体表现为:在每年岁末年初的时间段里出现涨价,且价格处于全年的高位,而到了一季度末会出现降价趋势;自2013年起,大葱价格只在2016年上半年出现过极为迅猛的上涨,其他时间则都处于相对稳定的波动区间内。最近两个月,大葱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涨价势头,不过相比历史最高点的2016年上半年,依然有较大距离。

大葱价格暴涨,“向钱葱”卷土重来了吗?

那么,本轮大葱涨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一,供需失衡是根本原因。

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因供不应求而表现为短缺时,其价格就会上涨;当商品因供过于求而表现为过剩时,其价格就会下跌。所谓“物以稀为贵”,正是这个道理。大葱价格的涨跌也可以通过这一理论来得到解释,而影响大葱供给量的关键因素是天气变化和种植面积。

天气变化方面,自今年6月份开始,全国不少地区都经历了强降雨天气的频频光顾,受此影响,国内很多主产区的大葱整体生长环境均不如往年,个别地区的洪涝灾害还淹死了很多葱苗,造成了大葱的明显减产,而市场供给的相对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其价格。

种植面积方面,由于2019年大葱的整体产量太高,市场供过于求之势明显,大葱价格一路下跌,最低时仅有几毛钱一斤,而且山东、云南等很多主产区都出现了大量的滞销情况,很多大葱都放置到腐烂变质,农民收入也因此而大幅度降低,这是典型的“谷贱伤农”。也正因为如此,到了2020年,很多农民不愿意再多种植大葱,而是改种其他蔬菜品类,如此便致使大葱种植面积一再减少,以至于产量下滑,价格上涨自然在所难免。

其二,信息不对称是另一重要原因。

市场上常常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气候不好、大葱减产、需求上涨等等,这些信息的可信程度往往很难把控;再加上大葱从农田到市场终端要历经层层流通环节,使得市场信息无法快速且真实地传递到农民耳中,这就造成了各方的信息不对称。

经济学中有个着名的“蛛网模型”,说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影响其下一周期的产量,本期的产量则取决于其前期的价格;由于决定本期供给量的前期价格与决定本期需求量(销售量)的本期价格有可能不一致,从而导致产量和价格偏离均衡状态,出现产量和价格的波动。需要注意的是,信息不对称正是造成“蛛网模型”困境的关键因素。

对于种植大葱来说,由于农民无法及时真切地获悉市场变化情况,因此他们只得根据前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大葱种植规模;而当大葱成熟之后,农民又不得不按照当期的市场价格来出售由前一期价格所决定的产量。当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不一致时,大葱产量和价格的波动也就出现了。

就像前文所说的例子,之所以2019年大葱产量会供过于求,原因在于2018年整体行情较好,农民预期下一年的行情也不会差,便根据现行的大葱价格扩大了种植规模,怎料2019年行情并不似预期那般理想,农民又基于当时的大葱价格减少了种植规模,这就造成了2020年的产量下滑与供需失衡。

除了上述两点原因之外,长期来看,农业成本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一方面,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提高,各种肥料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而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又抬高了农业生产的人力成本,此外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使得用地成本也在提高;另一方面,农产品供应链较长,从种植、收购再到终端市场与消费者手中,涉及到运输、储存、层层经销商等多个步骤,而受消费升级大潮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对于农产品新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商家投入到冷库、冷链中的资金成本越来越多,当然还有人力成本的提升与门店租金的上涨。

而这些,都会推升农产品的价格,大葱自然也不例外。

2

正因为上述种种,本轮大葱涨价算得上是情理之中。虽然在短期内,伴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市场需求转强,大葱价格仍有较大可能继续走高,但大概率不会超出往年的变动规律。

至于大葱涨价是否给物价造成压力,我认为大可不必过度担忧。原因在于,CPI并非单一商品的价格涨幅,而是一个总体指标,反映的是全国14亿人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化情况;而从老百姓的角度看,人们对于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对单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特别是那些经常性的消费项目,如猪肉、大蒜、鸡蛋、大葱等等,人们对其价格的上涨往往更加敏感。对于大葱来说,虽然近期涨价势头很猛,但它在CPI中的比重非常有限,几乎不会对CPI总指数造成太大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没有必要对大葱价格上涨进行宏观调控,因为大葱本身属于日常调味品,消费弹性相对更大,不像猪肉和鸡蛋那样属于生活必需品,况且农产品种类繁多,替代效应明显,完全可以依靠市场的力量自行调节。比如葱变贵了,可以选择用洋葱来替代,这样便减少了大葱的需求量,继而引导大葱价格回落。

读到这里,相信各位可以暂且松一口气了,不过对于很多领教过诸如“蒜你狠”、“姜你军”、“火箭蛋”、“向钱葱”的人来说,曾经的疯狂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其负面影响也着实让人心有余悸。正因为如此,如何推动大葱乃至其他各种农产品价格更为稳定的运行,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此,我尝试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要促进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复杂的流通过程有关。由于中间环节繁多,农产品的终端价格与在农民手里时的初始价格早已大相径庭,其中更是有不少中间商从中获得了超额利润。因此,我们应在理顺供销环节、减少农产品流通成本上多下功夫,尽可能实现流通环节的高效和通畅,以此来保证农产品价格的平稳。

第二,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主体培育。

具体而言,应鼓励与支持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冷链物流建设,并强化加工、储藏等配套设施,以此来提高市场吞吐能力,这不仅可以使得农产品保质保量与减少损耗,还能间接调节农产品上市节奏,从而避免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

此外,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生产、出口、库存和价格等方面的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增加信息透明度,改善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致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积极健康地引导社会游资投资农业,避免恶意投机炒作行为的发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