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Labubu太火:仿冒工厂来不及生产,侵权该如何管控
随着Labubu的持续火爆,有些Labubu仿冒工厂开始出现“产能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正品市场的繁荣与仿冒品的猖獗形成鲜明对比。当Labubu从“潮玩 IP” 演变为投资标的,其背后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仿冒产业链监管漏洞,以及消费者对“平价替代”的畸形需求,都亟待行业与监管层的重视。
仿冒工厂:加钱都没货
“现在加钱调货都没货,之前提前订了的就知足吧,现在想订都排不上。”6 月 8 日,东莞一家 Labubu 仿冒工厂负责人在微信朋友圈上称,现在就连他们仿造的Labubu产品“都在欠货,根本不够分”。
6 月 9 日,第一财经记者以采购方身份咨询时,该负责人表示,数千只的订单现在需要排单,而且“现在厂家都不一定愿意接单”。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货实在不够分,要的人越来越多了。”而在两周前,同等数量的订单还能“几天内发货”。
据其介绍,该工厂目前生产有两种Labubu产品,都是1:1的全身款的,其中一种是“高仿高品质”款;另一种则是“义乌高品质”款。他向记者解释,所谓“高仿高品质”款,是一种“一比一仿的正品”,而义乌高品质’款则是一眼便能看出为仿制品。
从这位负责人此前向记者发来的相关图片的视频上看,他们仿造的产品与Labubu真品并无差别。据其介绍,“高仿高品质”款的价格是38元/只,而“义乌高品质”款则相对便宜些,只有十几元/只。
“工厂(现在)产能有限。”同样在6月9日,另一家东莞Labubu仿冒工厂相关负责人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他们的工厂日产能虽达数千只,但数千只的订单需排至月底。“不止你一个客户,要货的人太多了。” 而两周前,他还曾向记者表示数千只产品可以“几天搞定”,并急切地问记者是否“要货”。
从快速响应到排队等待,仿冒市场的供需失衡可见一斑。而仿冒品市场如此紧俏,追根溯源,其背后的驱动力来自于正品市场的持续高热。

知识产权管理要加强
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 凭借潮玩属性与明星效应,正从普通盲盒晋升为现象级 “社交货币”。记者在部分交易平台上看到,原价约100元的Labubu盲盒,以“拆盒未拆袋”的模式销售,价格从229元到3999元不等,尤其是隐藏款,原本约100元的价格可以被黄牛加价到2000多元到3000多元,即加价20倍~30倍。而普通款也都普遍以至少2倍的价格被黄牛出售,比如单个99元的Labubu盲盒普遍溢价到200元至600元左右。
在海外市场,Labubu 热度同样火爆。英国街头甚至出现为抢购Labubu 大打出手的场景。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泰国公主、蕾哈娜、贝克汉姆等国际名人都爱把它挂在奢侈品包袋上。
Labubu的爆火直接拉动泡泡玛特业绩与股价双飙升。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达 130.38 亿元,市值从低谷一路攀升至6月9日的3368亿港元,成为谷子经济中首只10倍大牛股。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大规模生产仿冒品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品牌方的知识产权。品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产品研发、设计和推广,而这些仿冒工厂却轻易地窃取了他们的劳动成果,以低成本生产出相似的产品,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对于假冒与过分加价的黄牛等,都应该加强监管,比如对于造假者的处罚和对于黄牛的交易管控等。
随着Labubu热度持续发酵,这场由盲盒引发的经济现象,或将成为检验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试金石”。
今年以来沪市央国企六成股价上涨,估值修复下业绩如何?
今年以来,沪市央国企股价平均累计涨幅达7.76%,跑赢大盘。今年以来,央企、国企股价多次表现不俗,估值也相应有所上涨。随着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的披露,央国企的基本面情况也随之揭晓。0000广东储能万亿市场开启,2024开年备案项目同比涨逾5倍
2024年1月1日至23日,在平台上备案的储能项目数量达到75个,数量远超2016至2021年的备案总数(共46个),且多个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个别项目总投资甚至高达17亿元。在新型储能产业方面,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的广东正在领跑全国。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广东2023年新型储能在建项目100个、总投资2290亿元,成为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最全的地区。0000收盘丨沪指探底回升收平,电力、煤炭板块涨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平收,深成指跌0.47%,创业板指跌0.44%。两市超2000只个股上涨。6月28日,A股三大指数盘中均跌超1%,随后跌幅逐渐收窄,沪指午后一度拉升翻红。截至收盘,沪指平收,深成指跌0.47%,创业板指跌0.44%。两市超2000只个股上涨。锤子财富2023-06-28 15:31:1700001~4月经济数据公布,A股持续两周的调整能否结束?|市场前瞻
未来市场重拾升势的契机在哪近期A股市场整体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回吐前期涨幅。上证指数5月9日达到年内高点后开始回调,最大跌幅超7%,创业板指最大跌幅近17%。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发布工业企业利润数据,今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328.8亿元,同比下降20.6%,较前值回升0.8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41.07万亿元,同比增长0.5%。0000半导体板块强势大涨,机构称下半年行业有望重回增长,主力重点加仓这些个股
ind数据显示,主力资金今日加仓多只板块内个股,其中大港股份遭主力净流入2.37亿元,北方华创获净流入2.09亿元,寒武纪-U、海光信息、中芯国际主力净流入规模超亿元。8月30日,半导体板块全面走强,利扬芯片涨停,耐科装备、佰维存储涨超11%,大港股份、电科芯片涨停,香农芯创、江波龙、深科技等个股涨幅居前。0000